星巴克至今在咖啡市场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自40多年前诞生以来,它在全球拥有25000多家门店,覆盖75个国家,门店数量仍以平均每天2家的速度增长。
每天喝一杯星巴克已经成为白领无法改变的习惯。但也有上班族觉得星巴克咖啡的味道总让人觉得有点“烤过头”。现在,星巴克为这些人提供了新的选择。
1月9日,星巴克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款BlondeEspresso。这是基本的浓缩咖啡选项自开放以来首次在美国菜单中得到更新。
据了解,新品种布隆代斯派索是一种轻度烘焙的咖啡,由搅拌烘焙大师团队制作,使用来自拉丁美洲和东非的咖啡豆。去年,星巴克试图在加拿大销售这款金发咖啡。根据计划,星巴克将在其8000多家商店推出这种咖啡。
起初,星巴克设定了自己的“重度烘焙”咖啡标准。现在,星巴克推出甜甜的柑橘味,口感顺滑的咖啡,是一个大胆的突破。这是品牌向市场发出的妥协信号吗?
美国零售商星巴克(Starbucks)总裁KrisEngskov表示:“我们希望帮助顾客充分理解咖啡的奥秘,为每位顾客定制适合个人口味的咖啡,提升用餐体验。”
早在2012年,他们就推出了BlondeRoast系列产品,标榜“醇软、味软、微酸、圆润”,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测试。同年,他们开始推所谓的烘焙谱,也就是说,顾客自己选择烘焙咖啡的程度。
年底年初,小便利店业态给南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这几天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新进入南京的超级物种,还是当地零售品牌苏果超市推出的“清新增强型”生活方式超市,还是即将来到南京的鲜马,新鲜产品都是最重要的亮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社区便利店的激烈竞争促成了以生鲜食品为起点的业态跨界整合,从而推动品牌由经营商品向经营用户转变。
生鲜和出售食品加工
便利店打出“新卡”来吸引消费者
今年元旦前夕,许多市民惊喜地发现,他们周围的许多苏果超市都变高了。
去年12月29日,苏果奥体中心庐山路店生鲜区以全新的“生鲜餐饮”模式亮相。记者现场看到,新鲜海鲜有60多种,其中进口的帝王蟹、澳洲龙等海鲜占近一半。在海鲜加工区,店内还聘请了十几年经验的专业厨师进行现场制作。而且旁边的用餐区可以同时容纳60-70人。消费者可以直接点菜、付款、做饭、吃饭。据该店负责人介绍,此次推出的新鲜海鲜是与当地知名海鲜餐饮集团合作的。直接从产地采集,批量购买,价格优势明显,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低30%左右。自开业半个多月以来,生鲜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30%。
同年12月31日,苏果首家“清新增强型”生活方式超市——翠岛花城店开业。在这家店,生鲜产品的经营面积从25%增加到55%以上,产品类别增加到“新鲜海鲜、冰鲜家禽、牛羊肉、有机蔬菜、进口水果、特色熟食、糕点烘焙、健康粗粮”,无疑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新鲜、绿色、健康的消费需求。记者了解到,“新鲜海鲜”是店铺升级后推出的新品类。自开业半个多月以来,鲍鱼、蛤蜊和蛏被频繁购买。
苏果不是唯一一个玩“新鲜品牌”的零售品牌。目前南京有两家店开了超级物种,这是永辉旗舰“永辉生活APP”的新零售业态。自开业以来,波士顿龙虾、帝王蟹、谷物牛排和鲑鱼等超级物种的标志性新鲜产品一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些进口海产品的原产地来自法罗群岛、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等地,现在的选、买、煮、吃的模式已经大获成功。“卖生鲜加工”的做法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博克斯马生鲜出现过,但在南京市场上却是前所未见。因此,开放后的超级物种一直受到南京市民的追捧。据江苏超级物种网上营销类别负责人朱继祥介绍,南京商店在高峰时段每天销售25条三文鱼和500只波士顿龙虾。
据盒子马先声内部人员透露,盒子马先声也已经开始在南京招聘“金店经理”。据悉,盒马今年将在南京开店,第一家店将在夫子庙附近。
“吃饭社交”场景
便利店回归消费者体验需求
随着苏果越来越多的店铺最近改变了面貌,苏果超市总经理陈冰表示,2017年,苏果将重构其各种业态的价值,加强对生鲜食品的把握,围绕社区居民的生活打造高品质的一日三餐,打造生活场景,增加店铺消费频率,提升零售附加值。”无论模式和渠道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回归客户需求.”陈冰直言,随着80后、90后家庭消费的主导和懒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在外就餐或在超市购买新鲜的半成品、成品,从而降低时间成本。这个生鲜餐饮项目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吃、社交”的场景,满足了他们“省便利、省吃”的消费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
超级物种和盒马鲜活生命这两个品牌,在生鲜产品的销售上,适当的利用线上线下。线下店铺的产品通过自身在物流和线上平台的优势,通过线上APP平台销售,快速送货上门。
朱玉祥介绍:“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超级物种在线平台——永辉生活APP购买。每个店铺都有一个专业的合作伙伴负责在线提货,核单交给我们专业的配送团队,直接交付给用户。我们有相应的机制每天审查整个分发环节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这种垂直运作模式实现了食材新鲜,现购现做,同时快速配送,让消费者有了足不出户,坐拥“美食”的体验,无疑是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体现。“截至1月中旬,南京地区两家店铺的APP和在线消费约占店铺销售额的80%。
从管理商品到管理用户
小型便利店帮助零售业大幅增长
“便利店品牌以新鲜的产品吸引了消费者,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便利店业态的激烈竞争。”有18年互联网电商经验的《零售老板内参》特约专栏作家云阳子这样说。
便利店竞争激烈是不争的事实。去年5月16日,中国连锁加盟协会发布了《2016年行业基本情况及百强连锁调查》榜单,被业内称为中国零售业的“晴雨表”。榜单显示,虽然零售业整体增长疲软,但曾经微不足道的便利店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在相对低迷的零售市场中形成了鲜明的色彩。
数据显示,便利店在所有业态中有16.7%的高增长率。中国连锁加盟协会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品牌便利店数量接近10万家,销售额达到1300亿,是一个新的零售蓝海市场。
云阳子直言社区便利店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业态。由于竞争激烈,各种品牌从管理商品变成了管理用户。在这一点上,新鲜产品的购买频率较高,因此便利店在升级文件中会更倾向于新鲜产品,从而带动其他低频产品的销售,同时进一步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