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餐厅被骗了!
最近在哈尔滨某烧烤店,微信“串现金”被骗一案:
一个人走进店里,声称有十几个人要来吃烧烤。先是点了一个近千元的串串,然后在一家超市点了1500元的海鲜让烧烤店去加工。
然后男的说超市只收现金,但是他的钱在手机里,就让烧烤店给他一些现金。老板同意后,男子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但表示需要验证码,接收验证码的手机在妻子处,只能稍后再转。
然后那个人从烧烤店拿了1500块钱,让老板开车送他去取海鲜。在路上,该男子接到电话,然后下车逃跑,理由是他姐姐出了车祸,被紧急送往医院。
烧烤店老板回到店里,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这种诈骗在餐饮行业并不少见,但大多还是小家子气,餐厅的损失金额也不算太大。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一批有组织有勒索的人,盯上了餐饮企业,他们的嘴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餐饮老板要特别警惕和小心。
一群专门摸瓷的勒索者盯上了餐饮企业!
一个
声称火锅里有“卫生巾”,声称百万
最近餐饮业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海底捞上市。但是,当圈内圈外都有祝福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在深圳海底捞发生了。
一位倪女士,在深圳海底捞优惠店就餐时,声称火锅内有疑似卫生巾、护垫的物品,要求退还餐费。
店长也说,毕竟店里发生了不满意的事情,当时退了800多块钱作为赔偿。
但之后倪女士情绪激动,要求赔偿百万,还损坏了一些餐具。
所以海底捞选择报警。
就在舆论不断发酵的时候,剧情逆转了。
深圳重庆印象火锅(梅林店)经理看到后爆料说,就在海底捞卫生巾事件的前一天,这位倪女士也去她店里吃饭,说在卫生巾里发现异物,要求赔偿。
当时经理选择定居,但看到海底捞事件后,直接去派出所报案,发现是同一个人。
这时,事情就清楚了。连续两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火锅店发现同一异物,充满了疑惑和巧合。
对此,倪女士表示,之所以经常去火锅店,是为了火锅店用油的安全,并立即改口说不追究任何火锅店的责任,不需要赔偿,只需要商家提供幕后供油的油厂即可。
警方称该女子患有精神病,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2
以菜里加药为由勒索50万酒店
今年5月,北京某酒店负责人报警称,今年1月以来,其集团旗下三家酒店因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菜肴中添加毒品,被三名男子索要50万元。
该公司被迫五次向三个人的银行账户汇款18.5万元。
从1月份开始,公司海淀区某酒店接到一个姓陆的电话,说在餐厅吃了一盘鹿茸后身体不适。
他声称该酒店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添加任何药物”,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酒店要落户,给20万就撤诉。几乎与此同时,该公司位于西城区和东城区的另外两家酒店也被两名男子以同样的方式举报和勒索。
经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以高档酒店为主要t
此前,在餐饮业,人们报告说因出售一根黄瓜而被罚款1万英镑。
这次,又轮到红牛了。
一个外卖老板说自己租了一个摊位专门做外卖,但是因为卖了几瓶红牛,被一个“心甘情愿的心”举报给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面临着5万元的罚款。
老板说:“因为红牛是功能性饮料,没有资质和牌照,所以涉及超范围经营。现在要么和记者和解,要么撤诉,要么罚款5万。”
很多业内人士一直在谈论这件事,同行大多认为这个老板一定遇到了专业的造假者,因为很多餐饮人都吃了亏。
江西某餐饮同事,因为店里卖的酒没有中文标签,被专业造假者勒索4倍赔偿;
长沙某餐饮同事,因为店里的蛋糕没有食品标签,被专业造假者“敲诈”1800元;
……
对于这种事情,大多数餐饮企业选择给钱而不是给钱,就像上面的外卖老板一样,面临罚款。
餐饮不易,格外小心,避免吃哑亏!
以前总说客户就是上帝。只要顾客有投诉和不满,大多数餐厅选择赔钱赔罪。
因为,一方面餐厅里琐碎的环节太多,环境太复杂,很难判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另一方面,餐饮人的心态是不想小题大做,不影响餐厅的生意,认为有钱就能解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正是因为这两点,给了一些“有心人”一个机会。
做餐饮不容易。无论是职业骗子、碰瓷党,还是所谓的职业造假者,食客都要提高防范意识,特别注意,不能盲目赔罪、赔礼道歉、赔钱或赔罪。在适当的时候,他们应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吃哑亏。
你过去在餐厅经营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经历,或者有哪些合适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享给同行警惕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