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蒋俊贤在首都提高餐饮业质量总结会上表示,北京1-10月餐饮收入突破千亿元,这与今年协会、企业、监管部门持续合作推进食品安全建设密切相关。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建设,仍然是北京餐饮业关注的重点。
针对今年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今年6月,北京市政府部署“全面提升首都餐饮业质量”。北京市食品监管司段志勇司长表示,在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中国烹饪协会北京市餐饮业协会和各区餐饮、烹饪、食品药品协会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实践和推进“北京市餐饮业质量提升工作”,按时完成2019年北京市餐饮业精细化工作,段永志还透露,消费者对北京餐饮食品安全质量的满意度平均达到82%。
根据国家统计局更新数据,2019年1-10月,全国餐饮收入36932亿元,同比增长9.4%;北京今年1-10月餐饮收入1007.6亿元,同比增长6.4%。北京在四个直辖市中排名第二。姜俊贤表示,2019年全国餐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万亿元以上,北京餐饮业稳步增长,这与北京餐饮业质量不断提高密切相关。
随着餐饮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对餐饮业政策制定频繁,加强了对“舌尖安全”的监管。最近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餐饮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推进服务创新,深化产业融合,打造服务标准,塑造服务品牌,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供应链管理,做好节能环保工作,推进企业服务标准自我申报和监管制度全面实施。
12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增加了“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人”、建立专业食品检验队伍、坚持社会共治、强化内部举报人制度等内容,保持食品安全红线。
据了解,通过一系列提高餐饮业质量的努力,北京已有3014家餐厅通过“优质餐饮示范店”验收,14条街道(区)达到“阳光餐饮示范街(区)”标准。此外,河河谷、汉堡王等餐饮龙头企业也参与其中,加强阳光餐饮建设。
据部分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表明,消费者对优质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餐饮企业正在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并通过升级硬件设施、店铺管理和服务质量来升级店铺。但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餐饮质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始终是餐饮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北京市餐饮协会秘书长何也表示,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和服务标准培训仍将是未来餐饮行业的重点,这需要餐饮人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