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付款、旅游、小吃.阿里和腾讯在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星巴克似乎是他们角力的漩涡中心之一。星巴克全球第二家烘焙厂Roastery总部设在西雅图后,落户上海,12月5日正式开业,马云亲自坐镇。他们为什么这么看重星巴克?
本文从科技新发现入手,由康斯坦丁主编,供专业人士参考。
如果说之前的“马斗”还是暗流涌动的话,那就已经摆在桌面上了。在《财富》全球论坛上,马云和马花藤上演了一场“空中对话”。马云说马花藤是他的好朋友,“会和腾讯竞争但不会讨厌他们”。马花藤认为他们都是创业领域的“小兄弟”,现在和马云竞争的地方太多了。目前,星巴克似乎是他们角力的漩涡中心之一。
在星巴克,人们可以选择微信支付,也可以选择支付宝支付。移动支付似乎是阿里和腾讯通过星巴克接触中高端消费者的最佳途径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者的竞争不止于此,场景的搭建还在继续。星巴克在他们之间可以玩的很好,但是核心会员制度无论如何都不会被阿里和腾讯碰。
支付场景重叠,社交元素和AR轮流
对于阿里和腾讯来说,星巴克是一个不可能的消费场景。从星巴克本身的形象来看,它是一个高端消费场所,可以让阿里和腾讯更好的推广移动支付。从消费情况来看,星巴克目前占据国内连锁咖啡店30%的市场份额,拥有2800多家门店,显然受到阿里和腾讯的重视。然而尴尬的是,大家都说阿里和腾讯都在尝试设置支付场景。但是去星巴克花微信上的一个场景和支付宝上的一个场景明显重叠,略显尴尬。
除了设置支付场景,阿里和腾讯还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与星巴克深度合作。今年2月,星巴克和腾讯联合推出了全新的社交礼品体验“与明星对话”。微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分享咖啡心得,赠送“明星礼品卡”。体验上线仅7周就送出了120多万张礼品卡,其中超过一半是在星巴克门店兑换使用的。
阿里今年12月初与星巴克在ar层面合作,将AR场景识别技术植入实体店。据了解,这家实体店是星巴克在上海设立的全球第二家精选烘焙坊。在这家店里,人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扫描,观看咖啡豆烘焙过程、咖啡冲泡方法和AR指南。开店当天,马云和星巴克董事会都到场了,可见对此次合作的重视。
星巴克掌握了核心会员制度,阿里和腾讯都无法介入
阿里和腾讯在与星巴克的合作中都实现了既定目标:推广移动支付、覆盖中高端消费群体、展示其领先技术和社会特色等。但他们与星巴克的合作一直有些肤浅,任何类似的大型企业都可以做到,但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无法涉足星巴克的核心会员体系。
星巴克会员制度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消费者交了88元的开卡费,就可以成为星巴克会员。88元发行的新卡有五张券,即三买一送一、一张早餐邀请券和一张杯子促销券。另外,会员根据消费金额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银星会员、玉星会员和金星会员,每个等级会员都有相应的消费折扣。
毫无疑问,星巴克的会员制度是在不断鼓励用户根据消费金额,通过赠送相关商品或优惠政策来消费。但就是这样,核心会员制度还没有发布给阿里和腾讯。也证明星巴克有自己的“小方案”,——不会轻易露出核心部分,阿里和腾讯只有紧紧抓住,才能“服务”自己。
竞争背后:巨人之间的“硬碰硬”
阿里和腾讯在不断的拉拢和争夺星巴克,其实是因为战略和计划的不同。但是,虽然合作方式不同,但仍然是巨头之间的直接“对抗”,谁也不会退缩。毕竟巨人有自己的自尊心,是被满满的利益驱使的。在专注于其他领域的同时,阿里、腾讯等巨头竞争更加激烈。
共享单车领域,阿里偏向ofo,腾讯偏向mobike,互相嘲讽;支付领域,支付宝、微信支付硬条;在网购领域,腾讯支持的阿里天猫和JD.com也是宿敌.各领域竞争优势是不进不退的问题,巨人谁也不会让步。
马花藤在《财富》全球论坛上也提到“这样激烈的竞争的优势是,第一第二的竞争,第三第四的竞争都没有了,你会遥遥领先,会激发你的斗志和潜力”。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是垄断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