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美团创始人王兴提出的“后半段”成为各行各业用来形容当前竞争格局的热词。餐饮行业在2012年以中国经济的分水岭进入百家之后,经过四年的激烈战斗,也进入了一个明显的后半段:麦当劳千方百计的改变,不仅是为了推广健康的“田园风格”,也是为了发挥第二个维度,从过去的“冷硬”到“暖缓”;中餐表现强劲,在2016年全国商业中心餐饮50强榜单中占比最高……这些“后半程”游戏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01
变化,麦当劳开了一家“女仆餐厅”
当越来越多的餐厅符合麦当劳的家政技能“QSC”时,稳定了30年(80年代末进入中国)的麦当劳却越来越开心。
先是在香港、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城市铺设了“未来智慧”新概念的餐厅,然后又去一家五星级酒店设立了田园诗般的“麦麦宴”(相关阅读:抹掉四个字,挥霍10亿美元:麦当劳这次真的是拼了!),前两天还演了年轻人心疼的“二次元”。
8月11日至23日,麦当劳与网易漫画联手在上海推出4家“二次元”主题餐厅,打造出各种80后、90后喜爱的情感场景和流行体验。
可爱温柔的女孩给你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室内舞会
活动期间,四家餐厅装饰有漫画元素,并邀请年轻人开“二级”狂欢派对。
漂亮的卡通人物“艾木娘”引导客户在触屏自助点餐机上下单,给客户带来全新的异国体验。
表面上看,麦当劳一直在追赶潮流,玩粉丝经济。
其实这还是麦当劳最高经营理念“QSCV”的体现。
在过去的30年里,麦当劳已经用QSC彻底爆掉了90%的中国食品企业。
但随着消费的升级和群体的迁移,麦当劳也在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从传统标准店的“炫光、冷板凳、快服务”的感觉,到“暖灯、软凳、慢服务”,配上音乐、甜品,迫使氛围变得温馨舒适。
麦当劳的演变至少给了我们两个启示:
02
崛起与崛起,领先中餐厅品牌榜
麦当劳不断改头换面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
最新热点数据证明了这一现实:
日前,中国烹饪协会在中国餐饮业品牌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16年全国商业中心餐饮品牌50强。
发布会上的PPT
分析报告显示,中餐表现强劲,占50强榜单的32%。
日益追求个性化、体验式、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成为餐饮业“供方改革”的内生动力。
消费需求从刚刚需要到享受的升级,消费品从大众到少数的分层,使得注重色、香、形、味的中国食品行业迎来了深度发展的契机,逐渐赶上了一些之前比较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餐饮业态。
消费者对健康、安全、情感和文化回归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是目前中国餐饮消费升级的红利。
03
一降再降,方便面销量连续五年负增长
另一个与此深有关联的消息是,方便面销量像悬崖一样下跌。
2016年6月底,贝恩和凯都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报告称,中国方便面销量连续五年负增长,2015年销量大幅下降12.6%。啤酒销量也在下降,2015年下降了3.6%。然而,工艺啤酒热只是在最近两年才出现。
|在引用中|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在未来的中国,劳动红利、工业红利和环境红利都可能被重新定义——
1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点一份好吃的外卖远比吃泡面方便;
食物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方便面经常让我们想起不健康的食物,甚至成为队伍的代表;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012年后农民工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他们是方便面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消费群体。这一群体数量的减少和方便面销量的下降有很大的趋同性,难道只是巧合吗?
无论是麦当劳的变化,中餐的崛起,还是方便面的没落,这些其实都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已经进入了“消费升级”的时代。
04
下半年,餐饮企业争夺的是什么?
在8月26日的亚布力夏季峰会上,Meituan.com创始人王兴再次表示,中国企业进入“下半年”,“没有间歇期”。
餐饮企业下半年,现实可能更残酷。
正如豪的创始人所说,在2013年之前,一个餐饮品牌从市场上慢慢崛起,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好的生意相对来说很难被抢走。
2014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沟通渠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个新的餐饮品牌只要找到一个有爆点的营销噱头,就能实现老一辈餐饮人无法想象的快速成长。
现在问题又来了:你可以做营销,别人可以找到爆点,消费者很容易被新噱头吸引,已经对炒作麻木了。
那么下半场应该拼什么呢?
行业内的深度竞争,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行家。引用餐馆品牌专家、虾店创始人曾辉的一段讨论,可能会给你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