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推动餐饮消费加强
7月份的消费数据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比如在“夜经济”的带动下,当月餐饮消费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高于月平均水平。
餐饮企业如何抓住“夜间经济”的机遇
第一,“夜间经济”的消费者是年轻人,所以需求要有针对性。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消费数据显示,1400万年轻人在晚上8点后把外卖叫到办公区;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 80后”和” 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比例分别达到40.0%和19.8%;银联商务的数据显示,“80后”游客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和数量占所有游客的40%以上。
第二,“夜经济”的消费时间、空间、内容都在扩大。
统计显示,2018年国内夜餐消费同比增长47%。
原因与人们作息的整体延迟有关。
据调查,上海有两个员工的家庭,有近42%能在7点后吃晚饭,这意味着餐饮、休闲、娱乐不得不推迟,催生了更多的“夜猫子”,推动了城市消费模式的转变。
尤其是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主要消费群体时,对夜市、夜场电影等等的需求更强烈。24小时便利店是租房时的重要参考;24小时书店也是年轻人晚上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些新事物推动消费时间和空间悄然改变。
第三,部分城市的“夜经济”呈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自去年8月正式开放以来,
新疆国际大巴扎夜市迅速成为新疆最受欢迎的“午夜食品店”。民族餐饮、手工艺、建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第一个月平均日客流量超过20万。
成都的“夜经济”是主要的“休闲卡”;
南京将丰富的夜间活动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相结合,形成夜间旅游的“金字招牌”;广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打造大夜宴;
哈尔滨是基于“冰雪世界”等项目引爆冬季冰雪旅游的夜间消费.
因此,当地餐饮人基于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自己的夜间经济客户是非常必要的。
看看伦敦的做法
伦敦的夜生活主要由酒吧、餐馆、音乐厅和剧院组成。
在一篇题为《为何伦敦的“夜间经济”无价》的文章中,有学者提出了伦敦的夜经济与其城市文化氛围的密切关系。
在这个注重“酒吧文化”的城市里,遍布街头的酒吧和俱乐部是发展夜间经济的主力军。
在伦敦,酒吧是英国人忙碌一天后的首选。“酒吧文化”提供的畅所欲言、广交朋友的机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了一种轻松无负担的氛围,使得英国人在酒吧消费的代价是更高的附加服务费。
在中国,现在很多时髦的食客在传统的单身餐厅中加入了很多饮料的元素,如何深入发掘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