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想买一瓶水解渴时,大多数人都会去便利店买。与大型商场相比,在日常生活中,“小而美”的便利店具有距离、时间、商品和服务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
比如远离商场的住宅区,购物者需要开车去商场。商场面积大,品种多,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还要忍受“排长队”的痛苦。
以上种种都给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想立即满足需求的购物者带来了不便,他们需要一个能满足买家购买需求的小型超市来填补市场空白。
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开创了便利店的雏形。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家真正的便利店,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开门营业,从此,“7-ELEVEN”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70年代末,便利店模式登陆台湾省,之后发展迅速。中国大陆市场起步较晚。1995年,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7-ELEVEN、Rosen等外资便利店。
与其他零售业态不同,便利店卖的“时间”更多。在消费者眼中,便利店往往意味着方便的选址、延长的营业时间、一站式购物、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快速结账。
随着行业的发展,便利店现在几乎24小时营业。面对房租和全天候电费、人工费,便利店24小时营业为什么成为行业常态?
同样的成本,24小时营业模式是有利可图的
便利店通常位于人流较多的商业区或居住区,所以这些地方的租金相对较高。如何在同等成本下实现价值最大化,是便利店商家面临的首要问题。
1)租金价值最大化
房租不分昼夜。对于店面小的便利店来说,电费增加不明显,存放食物的冰箱也需要24小时用电,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度。所以延长营业时间意味着更多的收入。
2)夜店不仅仅是卖货
大部分商家的配送工作都会安排在半夜。这段时间不是业务高峰期,交通相对顺畅,物流效率和接货效率也很高。
其次,晚上的人力用于店铺的整理、清洁和维护,不会对顾客造成太大的干扰。
当然,在分担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人工成本。24小时营业意味着人工安排要实行两班倒。
在一些治安不好的地区,晚上至少要两个人值班,每个月要多花几千块钱的人工。对于那些位置不好的便利店,24小时运营可能会适得其反。
夜市和店铺的位置也有很大关系。不在商业区不好的便利店一般在晚上11点到早上7点占总销售额的30%,这期间消费的商品毛利率也高,这也是便利店选择24小时营业的原因。
24小时营业,消费者有心理依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夜生活逐渐丰富,尤其是在南方城市。12点后吃晚饭并不奇怪。随着酒吧、夜店的普及,大量的人在晚上上班,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便利店一般营业面积在100-150平方米,容纳不了太多的顾客。成功的关键是创造一个“方便”的形象。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在熟悉一家便利店的环境后,不会轻易尝试新的便利店。所以便利店需要尽快成为客户的首选。24小时便利店可以随时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果这种需求能在便利店得到满足,消费者就会产生心理依赖,很少去寻找新的便利店。
据了解,住宅区商铺夜间交通将占全天交通的60%以上。24小时营业可以满足这些居民的购物需求,增加店铺的销售额。
便利店其实是在默默改变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没有便利店的时候,消费者可能很少有半夜购物的欲望。比如,一些夜班工人经常选择在半夜忍受饥饿或者提前准备食物。如果周围有便利店,你可以选择在半夜买一顿夜宵,和你一起买早餐。
当朋友来家里聚会,中间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料时,他们也会选择在便利店解决问题。
7-11在日本刚成立的早期,营业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后来发现经常有一些消费者在开店前就站在门口,到了晚上11点关门前突然多了很多消费者。
根据这种需求现象,一些商店开始尝试24小时营业,由于表现良好,形成了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模式。
竞争加剧,24小时运营逐渐成为行业常态
随着便利店越来越满足消费者对便利和快速消费的需求,7-11、快客便民、美一佳、科迪、罗森、全佳等便利店品牌逐渐增多,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开始加剧。
便利店经营时间越长,越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意识,延长经营时间成为便利店品牌之间竞争的焦点。
例如,如果所有便利店都在晚上21点关门,A便利店发现少数顾客在晚上21点到22点之间会有购物需求,所以关门时间延迟一个小时。
虽然一个小时的营业额不足以支撑同期的成本,但由于在此期间只有一家便利店A开门营业,所以在此期间有购物需求的顾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在便利店A购物。这个习惯会导致顾客白天去A便利店购物。便利店有竞争优势。
为了不流失客户,其他参与竞争的便利店会陆续推迟打烊时间。A便利店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延迟查店时间是合理的,这样才能争取到以后需要购物的顾客,其他便利店也会效仿,这样一来,每家便利店都会通宵营业。
但是,并不是每个便利店都适合24小时营业。运营商在考虑延长营业时间的时候,还需要查看周围是否有KTV、网吧等营业时间较晚的场所。同时,如果店铺位于城市中的村庄和大型社区,周围居住着大量的夜班工人,便利店只有选择24小时营业,才能盈利。
互联网的便捷管理有利于便利店的24小时运营
便利店是一种严重依赖商店规模、后台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的业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便利店的管理提供了更“方便”的系统,如收银机、商品信息等。
互联网便利店的运营模式使得管理更加方便。
所谓“互联网便利店”,是指传统便利店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便利店的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下单,便利店会送货上门,满足消费者快速购物的需求。
在管理方面,便利店通过互联网整合了所有的支付、物流、便利措施,把一个30平米的便利店变成了一个综合的生活服务平台。一些便利店还提供支付、复印打印、快递等周到细致的服务。
在门店地址流量较小的情况下,运营商也可以采用自动销售的方式,降低便利店的人工成本。
如今,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便利店也开始经营餐饮,拓展便利店业务,为便利店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且24小时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