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又火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贴心的服务,而是因为惊人的员工工资。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海底捞在英国求职网站“真的”上发布了7个招聘职位,包括炒菜、切肉、溜丸、捞面、变脸、仓库保管员、店员和厨房伙伴,以及管理培训生。这些职位都在伦敦,工资都很不错,最高年薪超过50万人民币。
11月9日,记者发现,上述招聘信息确实在的网站上已经没有了,美国只有几家店铺与海底捞有关。海底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确实想在伦敦开店,目前仍在筹备中,但其余信息不清楚。
据上官新闻报道,面馆渔民和变脸者的年薪为3-3.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7-32万元),并计入教育套餐。炒菜厨师的工资堪比英国厨师,年薪4.8-5.7英镑(约合人民币43-51万)。他的主要工作是每天准备所有必需的调料和调味品,并负责员工餐的制作。
刚毕业的本科生,也可以申请管培生的职位,年薪在32-36万左右,和2018年汇丰零售理财管培生的平均年薪差不多。招聘通知还列出了六项要求,包括坚持和坚定的决心、英语和普通话流利、适应长时间工作、自信和清晰的认知思维、能够接受三个月的海外培训(提供食宿)、获得学士学位。从这个工资来看,海底捞不用担心在伦敦招不到人。
早在今年6月初,就有报道称海底捞将在伦敦开餐厅。根据伦敦威斯敏斯特公布的一份政府文件,海底捞将落户伦敦索霍区,并租用一栋二级历史建筑作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第一家旗舰店。
其中地下一层面积843,为海底捞餐厅。餐饮面积590,可容纳280个餐位,包括两个私人包厢。海底捞除了做火锅生意,还在底层销售带有海底捞标志的厨具、茶具、食品、服装、玩具及配件等周边产品。这家店还没开张,大家不禁在想,也许现在是这家店招人的时候了。
强势出海,新加坡和美国市场两极分化
除了英国,海底捞已经强势出航,进入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国家。海底捞官网显示,公司拥有29家国际餐厅,其中新加坡11家,美国8家,韩国6家,日本4家。此外,台湾省有9家,香港有2家。
海底捞出海第一站是新加坡。2012年12月13日,新加坡首家店铺正式开业。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新加坡海底捞人均消费在300元左右,和国内一样长。海底捞标志性的热情服务自然延伸到海外,评论里也有不少人赞不绝口。
但新加坡的卫生要求非常严格,海底捞因越界被新加坡执法部门部分处罚。2017年8月29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称,当地环保局官员在对当地一家海底捞店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名店员在处理食物时没有戴手套。
这种行为违反了新加坡的卫生规定,最高罚款9750元左右,否则吊销营业执照。但新加坡店事后表示,在北京个别店的卫生问题曝光后,新加坡的几家店进行了全面检查。
韩国海底捞的价格相对没有那么高,大众点评平均价格在150元左右。评论显示,韩国店铺也在排队,指甲油、鞋油等一些服务在中国也很容易买到。另外有网友说韩国店里的服务员基本都是中国人,感觉很亲切。著名的海底捞韩国商店也与包括EXO和李钟硕在内的韩国大牌明星
日本、新加坡、韩国都在“东亚美食圈”。然而,美国市场将面临巨大的饮食差异。据美国餐厅点评网Yelp报道,海底捞在美国开业时只获得了2.5星的评级(满分5星)。
由于绝大多数顾客都是中国人,海底捞的美国店铺从此就设在中国人多的地方。另外,很多网友发现海底捞美店只有一个人的小锅,没有传统的大锅。这也是海底捞为了满足当地餐饮体系的文化。
海底捞之前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在内地以外的门店只有19家,但现在官网数据已经达到40家,说明今年在内地以外的市场已经明显加码。收入方面,内地以外店铺总收入由2015年的2.77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7.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75%。
从单店收入来看,2017年海底捞内地外店铺平均年收入为3702万元,而内地店铺数据为3822万元,整体来看内地应该赚的更多。但新加坡市场可谓是“异类”之一,单店盈利能力强。2017年6家店营业收入3.54亿元,单店收入近6000万元,远高于其他地区。
招股书显示,内地客户平均费用为94.6元,而内地以外客户平均费用高达179.6元。2017年,美国两家店的平均收入只有2300万元左右,而香港是1621万元。单价较高,但收入不如内地,说明海底捞由于饮食文化、宣传等原因,没有在这些地方全面开放市场。
这只是销售数据,而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房租和食材成本平均高于内地。海底捞的这些店铺能赚多少利润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