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移动互联网”这个词还是一个新词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精灵般的社交软件充斥了亿万中国网民的手机,占据了他们几乎所有的碎片化时间。这个小精灵叫微信。
如今,在普通人经常光顾的餐厅,几乎随时都能看到点菜时刷微信、就餐时分享美食照片的微信家庭。这似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O2O真的来到大家身边了!
近十年来,当淘宝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电商似乎离餐饮业那么遥远——没有人会在淘宝上买一顿饭。但今天,一个拥有6亿用户、被成千上万企业使用的社交工具已经到来。它把互联网从电脑移植到手机,把商机从线上带到线下,把电商交易行为从PC传播到随时随地的手机购物行为。
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除了一些国际餐饮巨头之外,国内很多餐饮行业的步伐似乎都比较缓慢,在微信的营销策略上摇摆不定,甚至推出的服务都与消费者不符。那么,餐饮业应该如何从微信中找到切入点呢?银湖网总经理告诉笔者,一切形式的营销都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现在餐饮业存在两大问题,造成客户和商家的消费差距。
首先,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寻找熟悉的商店和老店。一个人吃饭,和朋友家人一起吃饭,都能找到一定的归属感。然而,大多数餐厅缺乏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无法建立庞大的客户数据库是餐饮业中更大的问题。根据国内某知名餐饮行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调查数据,对于一家月营业额在120万左右,每桌消费在150元左右的餐厅,每个月约有460个完全流失的客户,平均日营业额在15人左右。因为完全流失客户和半流失客户,平均月营业额超过20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有17%的月营业额因为客户自然流失而蒸发。为什么这样在很多餐饮老板的心目中,“以菜为中心”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菜是吸引顾客的法宝。这是一个消极的商业想法。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客户关系管理和老客户维护非常重要。
其次,消费者期望与企业有同样的沟通方式。但是餐饮行业还是停留在电话沟通上,无论是桌位预定、菜品预定还是外卖预定,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存在线路忙不接、没有通话记录等诸多问题。整个过程效率低下,消费者体验极低。这也导致了餐饮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从采购到烹饪再到销售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中始终停滞不前。有些食材是超量采购,第二天就倒掉了,而有些食材是采购不足,客户在订购时需要反复采购。这些都很容易导致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这些都可以通过微信餐厅系统的出现彻底解决。
流行的二维码技术连接了消费者和微信餐厅之间的渠道。微信餐厅有强大的点餐功能,顾客点餐时不需要打电话给服务员或者被服务员催促。当然,如果只是点菜功能,那就大材小用了。餐饮企业可以扫描二维码点菜,积累大量客户成为餐厅粉丝,自动收集客户消费习惯数据,使客户管理科学简单。通过微信,顾客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提交给餐厅,餐厅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更新菜品和服务,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信息推送给每位顾客,从而留住甚至吸引更多的顾客,引导顾客重复消费。
另外,微信更大的传播价值在于“随时随地为所欲为”。对于微信能解决的问题,客户千万不要用手机。曾经风靡一时的微博,由于活动量不断减少,在餐饮业的商业功能中已经成为遥远的未来。微信餐厅作为一款轻量级APP,集点餐、订包厢、点外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客户在看电影、逛街、旅游时,可以很轻松的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满足点菜、订餐、提交菜品的需求,甚至可以通过LBS定位功能找到餐厅位置。
当然,微信餐厅在帮助消费者告别排队的痛苦,享受预订消费的同时,也在慢慢改变餐饮行业的运营模式。因为客户想吃饭,可能会提前一天上网甚至通过微信餐厅预订。当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时,餐厅可以根据订单进行“订单式生产”,食材的购买和菜肴的烹饪就成为有规则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必将成为餐饮业不容忽视的营销工具。因为,没有人会放弃一个高效的管理工具和一个24小时与客户沟通的营销工具。
餐饮业的移动电商大幕已经被微信拉开,永远不会结束!
国内哪家便利店系统比较大?7-11?在哪里?北上广深?都不是。叫美一家,在东莞。
据公开数据显示,东莞糖酒集团美一佳便利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一佳)的门店数量比上海农工商便民集团(德和便利性较好)和7-11(内陆)加起来多近1000家,是国内较大的便利店体系。
消费者的便利需求是便利店的生存基础,因为半夜在路上渴了,淘宝永远满足不了你的需求。美艺佳避开7-11等品牌聚集的闹市区,选择租金低廉的住宅区、工业区甚至城乡结合部开店。截至2012年底,美艺佳门店总数超过4600家。平均来说,美艺佳保持了15年每年增加数百家店铺的速度。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