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瑞幸从咖啡界抢走了太多关注,却做出了更有可能突破微孤的精品咖啡。
相比瑞星高开高打“快”的布局,精品咖啡的“慢”节奏是否有望在2019年爆发?
最近一个深度栽培8年的精品咖啡品牌——FISHEYE鱼眼咖啡,获得了数千万的融资。是怎么突破的?
鱼眼咖啡创始人孙宇
每天多做好咖啡,鱼眼咖啡已经获得了几千万的融资
不久前,我看到陈赫坐在咖啡馆里刷微博拍照:
看到星星晒咖啡,还是有点亲切的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喂,这不是鱼眼咖啡!”
上海街两边的小咖啡馆很常见。如果不是因为练习的敏感和Caf去年写的这家店,(传送门:曾经是国内知名的咖啡馆,关店2年,手牵手“复活”机器人不值得惊喜)。
但是,没想到短时间内听到这个咖啡品牌——融资的消息
近日,“鱼眼鱼眼咖啡”完成了由华创资本和刘清资本共同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系列融资。鱼眼咖啡创始人孙宇表示,这一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扩大门店,提升产品和用户体验。
鱼眼咖啡成立于2010年,已在北京、沈阳和成都开设门店。2013年,孙瑜关闭了所有店铺,专注于咖啡豆烘焙业务。直到2017年,品牌升级后,又以“小店外卖服务”的升级模式在上海重新启动。
(图片来自公众评论)
据了解,鱼眼咖啡在北京、上海已经开了十多家店,包括街边店、中庭店、外卖厨房店。
为什么能获得融资?相信离不开孙瑜的观点:一杯好咖啡,应该是每天。
当精品咖啡拥抱市场时,自然会赢得资本的青睐。
想比星巴克便宜20%
产品:布局整个产业链,保持低价
由于供应链布局比较早,据孙宇介绍,目前鱼眼咖啡从种子到杯子整个产业链都有涉及。
“2012年,我们建造了自己的咖啡豆烘焙厂。目前的产能足以覆盖鱼眼镜头现有门店,而且由于提前做了长期规划,产能可以随时按需扩大。”孙瑜说。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保证了咖啡品质的稳定输出,另一方面也为品牌争取了更大的利润空间,降低了价格。
供应链的布局会给产品带来很大的优势
“烘焙过程会使咖啡豆的价值增加4-5倍.”孙瑜表示,这部分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得成品的价格等于甚至略低于星巴克等主流商业咖啡,即使门店使用的是品质更高的咖啡豆。
根据Fisheye Coffee提供的数据,目前平均客户名单在37元左右,与星巴克基本持平,但下一次团队想做进一步的价格探索,会比星巴克低15~20%。
位置:核心商务区,开小店
与跷跷板咖啡、鹰集等精品咖啡品牌经常开200平米的大卖场、大空间不同,鱼眼咖啡在网上去店里采取的是“小而精”的策略。
店铺集中在15 ~ 60平米,中庭和街边店铺负责线下体验和品牌传播,外卖店主要是做外卖订单。
它在上海长乐路的第一家店是一个面朝外的小卷首,有顾客评价说“不小心会错过的”。而从窗口面向路人的咖啡机,却成了吸引眼球的源头,起到了汇聚流量的作用。
上海长乐路店(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街边店铺和中庭店铺的“小”解决了普及率的问题,“精”体现在店铺的社会传播效果上,解决了“品牌”精神的需求。”孙瑜说。
北京的798艺术园、北新桥、上海的静安嘉里中心、中山公园——面积虽小,但都位于核心商务区。
“商店最有利于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接触。今年的目标是彻底了解北方的核心业务领域,门店数量翻番以上,然后进入深圳等城市。”孙瑜说。
贴近核心消费群体,抓住那些急需咖啡的人,是精品咖啡连锁的有利选择。
模式:布局外卖,看好日常咖啡需求
2018年,瑞幸和连咖啡像一条鲶鱼一样,以全新的零售模式进入咖啡市场。不过这款新游戏在精品咖啡里是比较少见的,鱼眼看到的就是这种格式,——,通过小程序打开线上线下数据,同时打开外卖业务。
“外卖可以突破咖啡消费场景,将单店覆盖范围扩大数倍。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订购,接店,订购咖啡外卖,购买咖啡豆和罐装咖啡产品。”孙瑜告诉卡芬。
同时在线和离线布局
在孙瑜的判断中,中国的咖啡消费即将迎来高速增长,将变得更加日常化、高频化。“不会是线性增长,而是在达到一定的GDP水平和市场成熟度时会实现爆炸式增长。”孙瑜说。
“中国95后、00后逐渐成为主要消费者,咖啡市场即将爆发。随着咖啡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咖啡的消费场景正在从“第三空间”的社会属性向“日常饮品”的功能属性转变。”
因此,鱼眼咖啡希望抓住市场爆发前的时间,尽快站稳脚跟。
2019年这种缓慢的业务会加速吗?
在中国,咖啡是一个需要培养客户的慢行业,但本质上还是一种消费品。
正如刘清资本合伙人刘波所说:咖啡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消费产品,它有快有慢,既能代表效率,又能代表一种慢的生活态度。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以商业方式布局咖啡市场时,他们真的让精品咖啡流行起来。这意味着效率的部分在扩大,慢活的态度在走向理性。
那么,在这个节奏下,2019年的咖啡市场有望加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