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下午一点,西湖银泰哥在和食客排队。陈雨雪
平日晚上8点左右,高级官员排队的吃货数量。
不久前的五一假期,人们还记得增加了一天假期,全国各地热门景点的人群,以及几个主要旅游城市的数千家在线名人餐厅。
5月3日,本报记者夏小姐在长沙网红文和友小龙虾店排队就餐时,发现她面前已经摆了4612桌,这让她的下巴都惊呆了。店里的工作人员说店里大概有500张大小桌,估计要吃几个小时4600多桌。作为小长假期间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也不甘示弱。比如现在流行的火锅店“歌乐观”排几千号是很正常的,吃货一般下午取号,到深夜再吃。
食客为了自己喜欢的食物排了几个小时的队,这让吃瓜的人不禁好奇:这些网络名人餐厅真的好吃到让人无法抗拒吗?真的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了一顿饭排几个小时的队吗?排队吃饭背后有什么秘密?
记者现场体验了网上明星店的排队过程
晚上8点左右还有两三百张桌子在排队
重庆火锅的主品牌是葛老关,很多吃货都知道。进入杭州两三年,陆续开了几家分店,知名度还是很高的。随着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排队吃饭的人也会随之而来。但是等三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上个工作日下午一点,钱江晚报的记者来到西湖银泰附近的葛老馆。可以合理的说,这个时候很多餐厅都快到了休息时间,但是在这里,门口的椅子上依然排满了排队的吃货。拿起号码时,发现前面有66张桌子在排队。按照正常速度,记者要等半个多小时才能吃饭。一位90岁的男孩告诉记者,他已经等了3个小时了。“据说11点之前不用排队。晚上更夸张,听说要等七八个小时。”这还不是最疯狂的。同期,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葛老关的杭州府店有141桌,龙湖店有207桌。
晚上7点50分,在很多餐厅即将打烊的时刻,记者来到了葛老关的龙湖店。果然前面有265桌等着。如果你受不了这个数字,同时杭州塔店还有440桌在排队。你会害怕吗?
上周六下午3点许老师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感叹。“这个时候,为什么会这么疯狂?”乍一看,原来哥哥和哥哥要在杭州府等394桌。
食品官方数字火上浇油
其他店花钱,请排队
网红店,为什么要排这么长的队?真的有这么多人愿意等吗?一个排队6个小时的吃货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辛辛苦苦吃一个火锅,主要是因为美食家这个名字的诱惑。“店里挤满了人。这种照片大概十张或十张左右。你的朋友、同事和亲戚告诉你这家店。能不能不好奇不想试试?”
移动阅读时代,餐饮企业越来越依赖美食品牌的营销。以葛老关为例。从2017年杭州第一家店开业到今年5月1日天街店正式开业,每开一家新店都会有一波促销。
一些美食标题的“爆炸性文章”不仅以煽动性的标题和令人垂涎的图片引起公众的食欲,还以其“超高”的阅读率影响读者,成为美食家追求美食的风向标,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排队打卡。
那么,其实有些“爆款”的阅读率是相当棘手的。比如2018年10月23日,某公职人员发表头条文章“去菜市场增肥3斤痛,杭州人最清楚!当天从21:30到2:00,阅读量从1350上升到4055,90分钟内2705阅读量上升,4赞从3上升到7。从23:00到23:40,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从4055增加到14332,只花了40分钟就增加了10277阅读量,而它的赞只增加了一个。
3月15日,该报“据说”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315打假:杭州本地生活》的文章,我们抓住了这10篇涉嫌刷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
一位资深吃货向记者抱怨,除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光是走到锅底就花了30多分钟。“我怀疑我是不是故意让大家排队,制造紧绷感的假象。”网络名人中一些茶叶店的老板也深谙吃货心理:哪个家庭吃的多。他们的套路从装修设计开始,柜台往往设计在门边,让顾客很容易走出店外。有知情人士还透露,一些茶店花钱求助,制造虚假排队场景,让人对其产生好奇,增加其知名度。
花100元找牛排队
你可以在10张桌子里找到这个数字
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等这么久才吃饭。然后有人找“捷径”。一个吃货女孩给记者指出了迷宫:其实可以找黄牛。记者打开淘宝,进入“高官”。的确,他跳出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官”提供排队服务的相关产品,价格从10元到100元不等。
杭州当地的一只黄牛在询问餐馆、用餐时间和人数后告诉记者,他们将收取100元。“其实不管什么时间段,老官员的店铺都是这个价格。”牛说到了就能拿到10桌的数字,半小时左右就能吃掉。
“既然有这么多人排队吃饭,牛就不用担心没生意了。其实这几百桌的排队号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黄牛抢走的。节假日吃饭的人多了,牛会得到更多的数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然而,在这些网络名人店里排队用餐的现象更加突出。
如果发现偷懒的方式,可以叫外卖吗?对不起,哥没有外卖业务。但是,吃货总有别的办法。“有一天晚上,我刷朋友圈,发现一个朋友把哥哥的火锅烤干了,她等了四个多小时才吃。”杭州的钟先生是个真正的吃货,朋友们拍的照片瞬间引起了他的食欲。想吃,怎么办?钟先生灵机一动。他让朋友多点牛蛙,打包,然后叫了个闪哥。没多久他就把家里的哥们和官员吃了。
文和油、葛老关、西茶、乐乐茶不是第一批红紫两色的线上名人餐厅,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批。
还记得五六年前杭城的红芝士蛋糕店切斯特大叔吗?2013年初,自称来自日本的切斯特大叔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玩饥饿营销。店里一个炉子可以放12个芝士蛋糕,但一般一次只开三个炉子,一个炉子需要烤45分钟。
在最夸张的时候,顾客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一个芝士蛋糕。而且每家店的长队帮助切斯特大叔吸引更多人排队。39元一个的芝士蛋糕卖的不贵,但是地段好的店,高峰期月营业额能达到一百万。一年多来,切斯特大叔在上海开了30多家直营店,其他40多个城市也开了加盟店,共计120多家。
然而仅仅一年后,芝士蛋糕的味道不再新奇,店里排队的人越来越少,切斯特大叔的热度也迅速降温。到2014年底,切斯特大叔在上海海关有20家门店,每个区只剩下一家。很快,杭州就难找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单一的产品营销路线是切斯特大叔迅速离世的主要原因。——饥饿营销奏效的时候,只有一个单一的产品能让它赚很多钱;当饥饿结束后,顾客想尝试其他口味,但发现别无选择,只好放弃。
一些美食评论家认为,“赌徒心理”可能是网络名人中一些餐厅在走红后迅速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尝过红热的甜头,所以会一直盯着各种红热的机会,不愿意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经营一个餐厅品牌,甚至看不起那些做事慢、做得精的人。很多餐饮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避免成为“现象级”的网上名人餐厅,最重要的是保持水流畅通,经营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