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咖啡市场潜力吸引了咖啡巨头星巴克增加其在中国市场的权重。然而,在星巴克加速向中国市场扩张的同时,中国的咖啡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咄咄逼人的星巴克不断释放中国咖啡市场潜力被挖掘的信号,吸引了许多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个市场的追逐者。此外,饮料市场的新兴茶品牌也在蚕食饮料市场,他们都将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
攻击星巴克中国
6月29日,星巴克在北京开了第二大店,在北京开了第三家旗舰店。星巴克甄嬛北京广场旗舰店占地1040平方米,位于前门北京广场商圈。商店有三层。一楼咖啡吧、二楼chawana吧、三楼特别调整的酒吧的设计,让这家店形成三个独立的饮料空间,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又一创新尝试。
在此之前,瑞幸公开挑战星巴克,使得两个品牌每一步都密切关注。今年5月16日,瑞讯咖啡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星巴克垄断行业,起诉星巴克。在讨论瑞迅此举是否“感动中国”的同时,星巴克第二天在中国召开了2018年全球投资者交流大会,宣布了未来五年加快中国市场扩张的大计划。除了保持每15小时新开一家店的平均速度,公司还会提供送货服务。
根据星巴克披露的最新中国增长计划,星巴克计划将其业务扩展到即饮咖啡和国内市场。与此同时,星巴克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增加600家门店,并在2022财年(2022年9月底)前将mainland China门店数量增加至6000家,并进入230个中国城市。这是继去年星巴克中国宣布之后,又一个加快在中国开店的计划,也意味着星巴克将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推出送货服务的计划也是之前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动作的星巴克第一次明确表示要开放这项业务,这也让星巴克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发展更有意思。
不断上升的追求者
星巴克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为最重要的市场,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老大哥”。然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每个阶段,星巴克都面临着携带不同基因的咖啡品牌的挑战。从之前的韩国咖啡连锁品牌,到拥有互联网基因和资本加持的瑞迅咖啡和连咖啡,以及试图开拓现磨咖啡市场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餐饮品牌,都在从不同角度挑战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的地位。同时,在饮料市场上,对中国茶文化和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有所了解的茶品牌的崛起也不容小觑。
最近备受关注的瑞幸咖啡刚刚获得新一轮融资。星巴克在北京广场开设旗舰店的当天,瑞幸咖啡今天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还将根据“任何时刻”的品牌战略开设不同类型的门店。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有满足用户线下社交需求的旗舰店、Relax店,也有快速提升自我、服务商务人士的缓存店,四种类型的店都提供送货服务。有分析师认为,虽然目前瑞迅咖啡正处于烧钱阶段,但瑞迅咖啡在资本的支撑下迅速扩大了市场规模,并通过话题营销赢得关注,使这个品牌在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所熟知。另外,瑞迅咖啡不断强调的咖啡配送服务是星巴克目前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个细分市场也能让瑞迅咖啡和星巴克形成差异化竞争。
除了瑞幸,一些连锁餐饮品牌也在不断尝试依靠现有实体店来拓展咖啡饮料市场,同时也在尝试拿出“摸网”。他们也将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
饮料市场正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有序的市场竞争对消费者、品牌和整个行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像星巴克在瑞幸指责星巴克时给出的回应一样,“中国市场够大”。在消费升级和年轻消费群体崛起的市场背景下,国内饮料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除了咖啡市场,茶、鲜榨果汁等现制饮料品牌也将迎来市场。归根结底,谁能站在这个市场的顶端,取决于这些品牌能否把握住需求方的变化,并随着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同时,重视和提高产品质量,深入挖掘饮料市场的供应链,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星巴克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布局来看,除了继续扩大规模,星巴克还在向咖啡产业链延伸,通过开设创新旗舰店来提高该领域的进入壁垒,抢占“精品”咖啡的定义权,并通过独立茶吧和酒吧的创新来拓展其在其他细分市场的想象空间,这也将为其他也活跃在该领域的品牌提供思路。
据部分业内人士分析,国内餐饮市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品质,在饮料市场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原材料、店铺场景、饮料品牌。这一变化为国内饮料市场驱逐劣币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优质品牌将出现在国内饮料市场,这将直接带动国内饮料市场和下午茶市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