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似乎是2018年各行各业的热门词汇。在年底的各大论坛和会议上,都在展示冬天的寒冷,传递着2019年将会更加困难的信号。2019年初很多烂歌手蒙上了一层阴霾。
对餐饮业来说,“三高一低”是多年来的弊病,也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事实。经济低迷,外卖佣金增加,无疑会使情况恶化。竞争中的弱势方总是多一点悲哀,这意味着中小餐饮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许多餐饮企业家的目标是生活在2019年。
冬天有多冷?
前不久外卖平台上调佣金的消息,被认为是平台对餐饮商家的“疯狂收获”。很多餐饮大佬反映“以前确实因为外卖平台的各种补贴赚了一些钱,现在大部分利润都被平台拿走了,根本没赚到!”
从最初的疯狂补贴到现在的强势“收割”,外卖平台这几年逐渐强大,餐饮商家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为了外卖平台的实力,很多餐饮网点通过降低或提高食品价格来转移成本给消费者。一些餐厅通过微信建立了自己的外卖配送渠道,一些餐饮业主开始在每个外卖里发放小卡片,希望绕过外卖平台,自己点菜。而那些勉强支撑的企业只能选择退出。外卖平台佣金上涨引发的商家大逃亡正在席卷。
而一些自有流量的餐饮品牌,由于自身的品牌效应,议价空间较强。据媒体报道,这些餐饮品牌在外卖平台上的佣金比一般餐饮品牌低10%左右。而相对弱势的中小餐饮企业,利润较低,平台佣金较高,困境可见一斑。
2019年初,很多线上中小餐饮企业因为抽不出高抽而退出线上市场,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一方面,资本对餐饮的态度并不乐观,很多餐饮投资机构已经不再投资纯餐饮品牌。正格基金过去投资的26个餐饮项目,大部分是餐饮品牌,但2018年没有一个投资,更多的是餐饮新零售和餐饮供应链平台。今天,首创过去投资了很多餐饮品牌,但创始人徐新也在内部明确表示,对餐饮品牌的投资开始放弃。高蓉资本也明确表示,2019年将减少对餐饮品牌的关注,加大对餐饮供应链项目的投资。
如何过冬?
2019年以来,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实施,餐饮企业利润进一步降低。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要想保持目前的利润水平,就必须至少提高20%的价格。问题是随着经济下行,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存在很大的涨价风险。
更严重的是,面对寒冬,业绩下滑成为餐饮创业者新的焦虑。大多数餐厅的现状是顾客越来越少,店铺收入持续下降。
面对低迷的外部环境,中小餐饮企业面临更多困难。他们要生存,就必须开源节流。
首先,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开源节流的核心在于控制成本。餐饮业有采购环节、验收环节、仓储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和服务环节。如果每个环节亏损5%,加起来就是亏损的四分之一。利润好的时候,这个季度亏损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把这个季度的亏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企业的综合价值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要控制成本,需要系统地控制五个环节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每个环节的损失。
其次,现金流尤为重要。对于餐饮企业来说,现金流是生命线。由于行业的特点,每天都需要随时可以支付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餐厅日常经营中的几大成本,如原材料、人力、房租、水电、煤炭等,几乎都是定期以现金支付。相比其他行业,餐饮对现金流的需求更大。餐馆必须确保健康的现金流,然后才能进一步考虑利润问题。
企业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生意上亏损几天就要做。这个时候有现金流就能获得时间,有时间就有机会获得现金流。相反,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企业就很有可能不可持续。
现金流的速度和规模决定了企业的价值。为什么有些餐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估值很高却不盈利?是因为资本看到了流水的规模和效率,相信他们在未来某个时刻会获得超高的回报,也就是资本眼中有价值的公司。
最后,提高性价比。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便宜的餐馆。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顾客更关心餐厅的食物是否物有所值,他们在做出选择时往往把性价比放在第一位。
2019年,随着经济低迷,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普通的囊中羞涩的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一顿饭的性价比。但是,仅仅因为价格便宜不等于性价比,就要提高质量和服务,从产品、环境、服务等维度让消费者感受到“价值”。要落实这个性价比,企业本身的成本结构和运营效率都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