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风靡全国的“网络名人”的一点点奶茶刚刚进入青岛,在台东步行街上演了一场太阳底下排队100米的夏日场景;今年年初,万象市的Xi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排了三个小时队,一整天都没有闲暇的商业奇观。再加上早年落户的coco,以及近几年火起来的安答茶、鹿鹿巷、丧茶等品牌,一条步行街或者一个CBD聚集了四五家新的茶店,成为了青岛街景的日常生活。
似乎无论是夏热冬冷,新茶在青岛的四季里从来没有冷过。
自2016年沾沾自喜茶获得IDG资本和何伯权1亿元融资后,不仅消费市场,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新茶。甚至有人断言,国内赛马场可能生产出与星巴克同级甚至超越星巴克的品牌。目前,奶茶、印伟茶、西茶等茶产业已完成数十个融资项目,总金额超过13亿元。美团点评发布的饮料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奶茶行业的潜在规模接近1000亿元。
新茶的“热”已经不仅仅是某个品牌或店铺带来的孤立案例,而是成为了对整个市场和资本都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趋势。
“第三空间”还是“地摊”?
中国传统茶业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是茶馆。
茶馆与其说是卖饮料的餐饮零售业务,不如说是提供空间和服务的文化休闲产业。在茶馆里,一壶几百元的鲜茶往往不是顾客的主要需求,安静优雅的空间和舒适的服务是他们步入门槛的关键。星巴克看中了这一点,提出了打造“第三空间”的商业理念。
然而,新茶选择了一种新的方式,专注于街头摊点,以产品和效率取胜。在以更简洁、程式化的生产方式提高效率、以更小的存储空间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新茶普遍选择了相对较低的单一产品利润,而不是以数量和营销为基准的传统茶产业。
新茶看到的是消费者在购买成品灌装饮料和坐下来享受“第三空间”之间的需求差距。通过透明的产品制作、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和适中的价格,为“喝饮料”这一事件提供了适当的仪式感。
由于占地面积小,成本低,这种模式也更有利于品牌的快速扩张。从品牌官网的一点点可以发现,去年夏天在青岛,不到一年的时间,从零开始成长到十七家店,几乎遍布青岛各大商圈。西茶也在几个月内迅速跟进,已经在三个CBD广场有了自己的门店。早年在青岛布局的Coco,30多家店,可以说遍地开花。
而新茶品牌在迅速占领街巷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打造“第三空间”的尝试。除了在万象城、金狮广场等CBD数百个广场店面品茶之外,coco也开始在青岛尝试面积更大、室内摊位增多的新店。从店内时尚的装修风格不难看出品牌的野心。然而,消费者似乎仍在适应“第三空间”的新茶。还是会出现店外排长队,外卖生意火爆,室内人少的尴尬局面。
先“网上名人”,然后事半功倍还是昙花一现?
新的茶叶品牌非常注重通过互联网和社区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他们通过关注外部产品设计和新颖时尚的营销来鼓励消费者参与品牌传播。通过社交网络营销和社区共享创造的“在线名人”形象为品牌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追随者成为品牌的潜在受众,也成为新一轮网络共享和交流的资源。
对于非一线城市的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在喝酒甚至看到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个品牌了。最近新推出的“线上名人”茶品牌,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上,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线下门店实际上并没有离开长沙。
就青岛而言,西茶、益典、耐雪等几个新的茶叶品牌已经成为“网络名人”。所以,这些新茶来到青岛之初,面对的不是一个对品牌一无所知的空白市场,而是成千上万个翘首以待的“粉丝”,这也是开场场面现象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如此火爆的开局,难免令人担忧。在与消费者的距离消失后,新生的茶叶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要保持长期稳定的运营,最重要的是产品。虽然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标志性产品,但新的茶叶品牌通常非常注重产品创新和季节性。根据调查,新茶的七名消费者已经成为女性。但限量产品似乎总是对女性消费者有着特殊的魔力,新茶饮料根据季节推出的新限量产品自然受到独特的关注。
在过去的2018年里,希查总共推出了48款新产品,其中许多都受到季节的限制。青岛万象市的Tea LAB店为酒精饮料设立了专门的空间“Tea Geek Lab”,最近推出了青岛啤酒原浆啤酒味冷饮,也是迎合地区消费需求的创新产品。
而像答案茶、丧葬茶这种在概念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的品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人对新茶叶品牌的创意产生了怀疑。
在商业模式上,除了直销,很多品牌都是开放合作的。但是单店加盟商很少,主要是区域授权的形式。申请人对餐饮行业的管理经验也有要求。这些品牌要求运营商不仅要考虑单个店铺的收入,还要注重在整个地区建立长期的品牌形象。新的茶叶品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避免流行后管理不严,保证产品和管理的质量,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
无论是产品的创新,店面空间的不断升级,还是不定期的跨境营销合作,新茶都需要从更多元的消费需求中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
在不久的将来,许多新的茶叶品牌仍在青岛扩张,市里也有许多新的商店准备开业。但是随着布局的逐渐整合,品牌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新茶需要观察和细分区域市场,避免产品同质化。
随着夏天的到来,人们对冷饮的需求会更大。无论外卖配送还是门店销售,新茶行业都将迎来一年的旺季。新茶能否抓住机会在酷热中继续保持热情,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