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缓慢稳定运行,餐饮业也从快速复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15293亿元,同比增长11.0%;规模以上单位餐饮收入3712亿元,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品牌餐饮主导作用明显。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蒋俊贤认为,目前餐饮业的发展速度在合理范围内,继续在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1-5月,餐饮总规模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餐饮市场对整个消费市场的增长贡献11.4%,带动消费市场增长1.2%。
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前五个月全国餐饮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0.3个百分点,但自2016年底以来继续保持积极趋势,逐月稳步上升。5月全国餐饮收入3211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9.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5月份的餐饮收入增长率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这是今年首次超过去年同期,超过限额的餐饮收入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的差距也达到了今年最高的3.9个百分点。这说明餐饮业正在稳步发展中逐渐进入小高潮。
“餐饮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姜俊贤表示,中国餐饮需求继续扩大,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将得到更多释放,一般消费需求升级带来新机遇。
据中国烹饪协会市场调查,50.7%的消费者表示每周1-3天一日三餐。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倾向于解决在外面吃饭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做饭,很多中老年人周末也安排在餐馆吃饭。
随着居民外出就餐越来越普遍,餐饮消费活动频繁,普遍需求旺盛,不仅大众需求旺盛,其他合理市场需求的表现也不容小觑。在一般需求的驱动下,餐饮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便餐、咖啡面包等便餐、地方小吃强势崛起,团餐发展迅速,农村晚餐市场潜力巨大,整个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而且,一般需求在深度和精细度上不断延伸。
“市场繁荣带来的消费者偏好已经开始多样化和体验化.”蒋俊贤表示,在市场调查中,50%的消费者表示品牌忠诚度高,会反复光顾三到五家餐饮企业。同时,超过30%的消费者希望不断尝试新的消费体验。餐饮消费偏向旧口味、旧品牌,同时又催生新口味、新品牌。
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选择的因素依次是环境、口味、食品安全和价格水平。价格敏感度下降,追求更好的消费体验的特点更加突出。此外,一些特殊需求正成为餐饮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中产阶级的活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营养、低油少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的细分催生了新的餐饮形式。
中国烹饪协会围绕发展大趋势,提出餐饮业要适应总体需求,覆盖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目前,餐饮企业面临成本高、利润空间严重挤压的困境,不断调整管理模式,努力通过创新抓住机遇,通过转型寻求突破。小南国从原来的中央厨房发展到贴牌生产模式;山东凯瑞中央厨房生产紧缺;大东坚持“少用人少用地”的理念,开辟子品牌“小大东”,效益明显;长沙冰火大厦通过数字化管理,使每一个用餐时段的食材准备准确,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降低了成本;科技公司推出的自动售米机,在中央厨房实行——冷链配送和——再热服务,并得到管理部门“管理创新、宽容谨慎”的支持,成为餐饮共享经济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餐饮行业的应用逐渐深入,“互联网餐饮”的发展日趋成熟,大数据用于运营管理,外卖和配送市场的普遍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加快了相关标准的出台。
据行业统计,无线网络订购外卖食品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2015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占餐饮市场消费总量的7.4%;2016年外卖市场占餐饮市场总消费的10%,达到3500亿元。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预测,到2018年,外卖市场预计将占餐饮市场总消费的15%左右。由于网络消费的发展和食品配送能力的提高,外卖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日益成为餐饮企业的重要销售渠道。
对于下半年的行业发展,中国烹饪协会表示,预计在暑假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市场效应将继续发酵,充分发挥餐饮品牌企业的行业典范和标杆作用,把握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轮廓,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体系工程。与此同时,“中餐走出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乘坐“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快车,有效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国饮食的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行业协会精心策划,做好改革试点,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带动改革。
据悉,为了适应餐饮业结构改革的需要,中国烹饪协会大力打造全产业链精准服务平台,打造餐饮供应链侧产业链生态系统。同时,为了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倡导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并长期坚持养成良好习惯,将光盘行动开展到底。
“预计餐饮业全年平稳运行,向3.9万亿目标冲刺!”姜俊贤对餐饮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订购杂志,请拨打热线:1333108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