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首选烤鸭;
一个标志,跌宕起伏。
拥有155年历史的北京餐饮品牌全聚德,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营收创六年新低,净利润暴跌34.8%,市场被对手侵蚀,前景被各行各业毁于一旦!
每一个老字号都是几代人用鲜血写成的传奇,是一个城市不可分割的联合体。相比跟风唱噩耗,洞察君更愿意停下来回望,通过全聚德沉重的历史,去探寻它在155年的困境中一次又一次上演的枯木与春天。
在成立之初,它推广了新的特色,创造了烤鸭的新特色
1864年,45岁的杨在北京前门开了一家名叫“德固泉”的水果店,并把它的名字改为“全聚德”。他还让人做了一块金匾挂在门前,全聚德烤鸭店正式开业。
作为一家不知名的店,全聚德一开始的生意并不是很好。杨知道,如果他想站在前门外大街,那里有很多酒店,有一天成为一个像廉价广场著名的商店,他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于是杨找遍京城,到处打听烤鸭师傅,花了大价钱请来了曾在王府当御厨的孙师傅。
孙师傅带来了与传统红烧烤鸭完全不同的挂烤鸭工艺,用果树生火。烤鸭不仅外酥内嫩,还带有轻微的果香。
渐渐地,全聚德烤鸭在北京出名了。
看着店里每天川流不息的食客,杨想起了当时风水先生开店时说的话。——店两边是两条胡同,不过是两个轿杆。如果把这个老房子拆了盖个楼,那就是“八抬轿子”,风水宝地!
为了实现乘坐“八层轿子”的梦想,杨开始在全聚德投资建造一栋两层楼的楼房。
然而,在这座两层小楼建成之前,杨因病去世。毕竟坐八抬轿子的梦想没能实现。
儿子接手,濒临破产,军师五招救危
杨的二儿子杨庆茂接手全聚德后,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他忍痛修建了第二层。
但由于投入过多,全聚德的流动性和服务质量都大打折扣。再加上杨清茂根本不懂做生意,所以全聚德的生意越来越冷清,还欠了一屁股债。
经营不善,债台高筑,眼看全聚德无法上天,倾覆了。坊间谣言四起,说全聚德走不下去了,突然债主成群结队的来了,都是来讨债的。
杨庆茂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军师,李——。李,曾经是另一家酒店的财务主管,被聘为全聚德的新财务主管。
(全聚德第三代掌柜李
但李一接手,讨债的就来找你了。李不仅一兵一卒地赶走了讨债人,还用几招就把全聚德打成了北京最好的烤鸭店。
1、一个蒙蔽双眼的诡计,打发走了讨债的人
这时候,大厅里挤满了大债主,李和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喝茶,桌上放着一堆堆用红纸包着的大洋。不一会儿,那人提着一袋袋白面进来了,跑的人喊着楼上客人上鸭,另一桌客人上鸭.是大海和白面,生意兴隆。全聚德好像根本入不敷出!
原来,这只是李使用的障眼法。除了第一个暴露在红色纸袋里的是海洋,其他都是沙砾头;伙计,不是面粉,是黄土。全聚德全是客人,都是假的。
李预计,如果债权人觉得全聚德有能力偿还债务,他们现在就不必偿还债务。果然,收债人陆续散去。
债主虽然被打发走了一段时间,但全聚德的资金确实很短缺。李知道,如果想再做全聚德,就必须先还清债务。
2.发行鸭票
那时候烤鸭是过节来北京探亲访友的礼物,不过带两只油腻腻的烤鸭来探亲访友更方便。另外鸭子太多,一时半会吃不下,容易坏。
李想出了发行鸭票的主意,票上写着烤鸭的编号,并加盖全聚德的印章。顾客带着鸭票而不是油腻腻的烤鸭走亲访友,方便体面。
鸭票在北京很快流行起来,鸭票的发行不仅解决了全聚德资金的迫切需求,也增加了全聚德的销量。
由于经营良好,三年后,李还清了全聚德以前所欠的全部债务。
3.摆鸭“卖手”,让顾客相信货真价实
在李的经营过程中,提出了全聚德的经营经验:“鸭更好,人更能,言更甜”,被全聚德的老一辈人奉为圭臬。
当时市场上很多烤鸭店为了节约成本,买了很多病鸭,全聚德专门挑选好的鸭子来买。
为了让客户相信全聚德是“货真价实、童真”的,客户在挑选鸭子时,还专门设立了“卖家”——。顾客来了,卖家会抱三只大、中、小鸭子,让客人看一看。客人选择后,会用毛笔在鸭子上签名,证明这只鸭子一定是他们选择的那只。
全聚德创造的这种鸭坯相当于现在的防伪标识,也成为了全聚德的老传统。
4.找一个“甜言蜜语”的店头,让顾客开心
要赢得更多的客户,“甜言蜜语”是关键。李深知一个好的“领班”(现在是餐厅的领班)对店里的生意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他去了别的店,找优秀的堂主,花重金挖全聚德。
所谓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出一张嘴。只要客人来全聚德,大厅负责人三言两语就能让客户说出来;如果这顿饭没有问题,教堂的负责人可以自由处理。这样全聚德的服务是有口皆碑的,客户是满意的,生意是越来越好的。
5.在生意低谷高峰期引进低价鸭,让穷人买得起烤鸭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李还在每天下午高峰营业时间推出面向劳动群众的低价鸭,让烤鸭成为穷人买得起的食物。
每天全聚德一开门,店门口就挤满了车和人力车。全聚德不同时段不同价格的运营,全天带来了充足的客流,达到了新的水平。
30年代末,全聚德烤鸭成为北京第一家。
时局混乱,全聚德渴望迎接新生活
1940年,全聚德如火如荼的时候,把全聚德推向巅峰的李掌柜去世了。随后几年,全聚德由盛转衰,逐渐变得比以前更差。
1948年,全聚德创始人杨之孙杨奎尧出任全聚德司库,但此时天下大乱。国民党军队每三天来一次全聚德,把手枪拍在桌子上,吃喝,吃完擦嘴,从来不给钱。
不止如此,国民党还不断抓年轻人。全聚德的小伙伴和学徒们为了避免抓到年轻人,要么辞职,要么放长假,几乎都没了。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这时候全聚德已经在苦苦挣扎,工资发不出来了。
全聚德再次面临资不抵债和濒临死亡的困境。
然而,上帝从不关上一扇门,但他会打开另一扇门。1952年6月1日,全聚德进入历史新篇章,墙上挂着“公私合营全聚德”的旗帜。全聚德率先在北京餐饮行业实现公私合作。
由政府出资帮助全聚德保留商业特色。公私合营后,全聚德的业务逐渐好转,扭亏为盈。
成为首家a股上市餐饮企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陷入了缓慢的成长,突破了困境
2007年11月20日,全聚德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历史悠久的餐饮企业
全聚德上市后,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把全球游客带到了北京。每个人都想尝尝中国菜,尤其是北京烤鸭。吃烤鸭一定要去全聚德。
随后几年,全聚德的经济效应稳步提升,营收从2007年的9.16亿增加到2012年的19.44亿,增长112.23%。
全聚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现代人。
然而,这种荣耀并没有持续多久。2012年12月,政府提出“八项规定”,全聚德失去了“三大公共消费”支柱。此外,游客对北京烤鸭的热情逐渐下降,业务增长放缓。
全聚德开始尝试各种打破游戏的方法。
2015年,全聚德开始尝试外卖,收购了达哥科技55%的股权。都格烤鸭外卖在重庆试点推广。2016年4月,外卖业务在北京市场推出。全聚德表示,都格科技是“全聚德的核心业务是互联网为主”。
但由于全聚德烤鸭的外卖价格和餐厅差不多,烤鸭产品又不是高频餐,作为独立平台的“小鸭哥”终于在2017年4月倒闭,一年亏损1344万元。
2017年3月,全聚德计划收购“唐城厨房”,希望凭借这个以粤菜为主的休闲餐饮品牌,以生产烤鸭为主的全聚德在价格、菜品、消费者等方面能够优势互补。
然而,由于交易的复杂性和推广的不确定性,全聚德在五个月后发出了终止收购的通知。
无论是想办法外卖,还是希望引进新鲜血液的唐城厨房,全聚德都屡屡碰壁,没能带动业绩的增长。
路在哪里?久负盛名的品牌全聚德能否再创辉煌?
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2012年至2018年,全聚德历年营收分别为19.44亿、19.02亿、18.46亿、18.53亿、18.47亿、18.60亿、17.76亿;净利润分别为1.66亿、1.22亿、1.38亿、1.43亿、1.5亿、1.36亿和887亿。从数字上看,全聚德近几年的表现几乎陷入了停滞的困境。
各路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推荐北京烤鸭直接绕过全聚德,好像越是小众越有代表性;各路媒体也以“全聚德卖不出去”、“全聚德过时”等言论煽动大众的神经。
全聚德,曾经一片无尽的辉煌,一度四面楚歌。
但是回顾全聚德这155年的路,似乎每一次的起起落落,每一次的惊心动魄,都在为拯救这一天而努力。
全聚德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的扩张似乎有了明确的方向,不是强化老品牌形象,而是重在返老还童。在菜品和环境方面更新颖时尚,更适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审美。
特别是2017年10月底开业的600平米全聚德上海空江路店,上半年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上座率186%,将是未来新店的参考模式。
2019年初,全聚德董事会变更事宜尘埃落定。人们预计,新任董事长包敏可能会给全聚德带来不同的想法。
在漫长的历史中,历史悠久的品牌全聚德走过了155年的辉煌。用这篇文章祝全聚德155周年。同时,希望大众给老字号一点耐心,一点期待,期待“完美、聚而不散、仁至上”的全聚德迎来下一个辉煌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