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华今年26岁。四年前他在复旦大学开了一家咖啡馆。当时他觉得咖啡是洋的,茶是老的。他的朋友没有一个不这样认为。
那个难以捉摸的年轻人突然改变了主意。现在,张子华站在几件精美的玻璃和金属器具前,渴望证明过去被认为与年轻人无关的茶叶生意“更有前途”。“茶也可以变得很洋气。”他肯定地说。
这显然是针对咖啡的。两年前,张子华开了一家名为“互助茶”的茶店,并购买了这些名为蒸汽朋克的乐器。它们在美国盐湖城生产,利用虹吸原理,参数由机器旁边的平板电脑控制。Steampunk本来是用来做咖啡的,但是你也可以把参数设置成90秒,350毫升水,190度水温来泡茶。
不仅仅是张子华,王毅也认为年轻人应该想喝杯茶——,但至少和过去的传统茶店相比,它的概念更新颖,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稳定。可以像星巴克咖啡一样带走一杯茶。价格差不多,30元左右。
王毅是2002年成立的餐饮公司新元素旗下品牌维生茶的运营副总裁,专营西式简餐。2010年,新元素有一个转型为饮料和清淡食品的计划。他们在上海拥挤的人民广场开了第一家咖啡馆,但很快就失败了。
两年后,餐厅公司赌茶。王毅表示,该公司通过调查发现了“茶叶市场爆炸”。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调查数据,但该公司显然被“爆炸”的程度所说服。他们调动了100名员工中的20名来经营维生茶,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开设200家商店。
这些企业家和公司认为,卖茶可能比卖咖啡更有前途。尤其是这几年一二线城市的咖啡店爆炸式增长,年轻人可能需要改变口味。他们中的一些人补充说,与咖啡相比,“茶是中国人的DNA”,没有理由不再次流行。
也许两者没必要对立。
苗芹是茶叶品牌inWE的创始人。咖啡品牌星巴克就是他的榜样。在inWE的店里,店员们穿着僧衣围裙,玻璃代替了砂锅,吧台上有咖啡手冲壶、冰镇壶、Steampunk半自动泡茶器。
2012年1月离开麦当劳前,苗芹担任麦当劳中国首席运营官。他也是将“麦咖啡”引入中国的负责人。2009年,这个品牌的“现煮”咖啡取代了2007年中国的普通咖啡饮品。但是,它的价格比10元的那个还低。麦考菲有意占领中国咖啡市场,星巴克最终胜出。
苗芹认为,星巴克胜出的原因之一是定位和价格。在攻读EMBA学位的时候,苗琴做了一个关于咖啡的调查。在那次调查中,他将咖啡分为三类:1美元的超市咖啡、3-6美元的星巴克咖啡和意大利休闲咖啡。研究表明,25-35岁的年轻人最倾向于消费星巴克提供的中档咖啡。
如果和茶比的话,满大街的茶叶店和高档茶馆都是分类里的一头一头。“没有中间那种,”苗芹说。“他们实际上没有任何茶可供选择。他们想喝酒的时候,只能去星巴克。”是时候把他们拉回来了。离开麦当劳19个月后,苗芹创办了in wee,并将初期人均消费定为30元。
他还介绍了复杂的蒸汽朋克,并把它放在酒吧最显眼的位置。“我给你一个健康、方便、规范的泡茶新方法,何乐而不为?”苗琴指着茶叶机强调,“我们是标准化公司”,就像星巴克一样。
这个1972年在西雅图帕克市场(Parker Market)创立的咖啡品牌,因为“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指办公室和家以外的空间)的概念而流行起来。2000年后,它启动了全自动机器ThermoPlan,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了时间、温度和水量的误差,保证了在这个没有出错危险的休闲空间里可以做出质量稳定的咖啡。
星巴克还在2012年收购了美国最大的茶叶连锁店Teavana。Teavana也是关于标准化的经典案例。张子夜在美国最大的茶叶连锁店蒂瓦纳看到了“以现代和标准化的方式销售传统茶叶”。在Teavana,另一台价值14000美元的机器BKON用于煮茶,可以精确控制时间、温度和水量。在星巴克分发给员工的内部刊物《Teavana Passport》中,每种茶的介绍都包含这三个索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
就像星巴克煮咖啡一样。
“我们怎么卖咖啡就怎么卖茶。”星巴克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在2012年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们还打算复制星巴克在提瓦纳的成功,到2015年开设500家商店。星巴克自1972年成立以来,在过去的17年里,已在全球开设了24000多家门店,在中国开设了2000多家门店。
现在,苗秦和王毅也打算在中档茶叶市场复制这一成功。但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人们一度对“文化入侵”感到困惑和担忧,重复着同一个问题:星巴克是如何在茶文化之乡取得成功的?但总的来说,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文化故乡。大多数年轻人可能仍然像四年前的张子华一样避免喝这种酒。
不要怪年轻人赶时髦。的确,茶叶行业没有发生太多有趣的事情。
据王毅介绍,台湾省茶叶品牌春水堂在1983年和1987年推出新的台湾省泡沫红茶和泡沫茶(而且这两种茶几乎被廉价生产毁了)后,鲜有听说有新茶推出。2012年,这家茶叶公司推出了模仿“鸡尾酒”做法的子品牌Mocktail。
说到喝茶,年轻人可能不指望眼前一亮,在星巴克也不寻求这样的体验。漂亮的茶叶包装看起来像是现代化的专业设备,有趣的店铺设计几乎可以营造出喝茶的“整体氛围”。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茶在美国变得流行。根据美国茶叶协会的统计,茶叶连锁店的收入从1990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亿美元。在Teavana的后面,在副文化媒体Vice Media的办公室旁边,开了很多MatchaBar,专门做——的matcha,专门给餐厅筛选供应茶叶。成立于1999年的紧追茶,发展速度比十年前快得多。
苗琴和他的团队在过去的五六个月里为年轻人出现了尽可能多的地方。他们在年轻人聚集的大学路上开了一家商店,并带着inWE参加鹦鹉螺市场和上海设计周。之后创意家具,手工皂,干花,茶杯套装都出现在inWE的店里,因为年轻人很可能会喜欢。张子华挑选了几个20出头的茶艺师,他们像咖啡师一样通过了冲泡考试,但没有采取传统茶业的保守思想。“相互茶”也落户了一家颇受年轻人欢迎的影楼“天真蓝”。
王毅认为,他们都要“抛开中国茶的概念”。虽然维生茶已经聘请了台湾省有影响力的茶叶公司天福茶作为其供应商之一,但除了供应中国茶,维生茶还销售东南亚茶、奶茶和欧洲茶。这几乎是卖茶人的共识。老字号茶叶品牌吴映洁玉台去年10月在北京开设了三家“茶吧”,出售从南非进口的路易博斯奶茶和荞麦绿茶等新茶。
维生茶每年夏冬两次调整菜单,类似于星巴克新推出的季节性产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抢着喝春茶。“年轻人不用费劲去理解这些(门道)。”王毅说。
是的,如果舒尔茨在访问米兰后打算成为意大利的附庸,星巴克很可能不会出现。苗琴想重复的故事是,“星巴克是如何向意大利咖啡馆学习并超越它们的”。“我想回去喝茶,但不是我父母手里的杯子。“2010年,苗芹被麦当劳美国总部选中但拒绝调动时,他是这么想的。
于是,苗琴迅速对店铺进行装修,每1-2个月更新一次产品。自2015年初成立以来,inWE产品已更新至第六代。他还收购了年轻的茶叶品牌嫩绿茶,并与京东创始人刘合作成立了酒家。
最好发展快一点,在Teavana进入中国之前找到新的茶叶业务的路子。几周前,Teavana通过更换星巴克门店的茶叶成分进入欧洲市场,几个月后,它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中国。毕竟这个美国茶叶品牌和它的母公司星巴克就是这些中国新茶商的教科书。
但是由于年轻人的注意力远没有被新茶吸引,所以人们并不认为这个行业即将开始激烈的竞争。卖茶的期待有更多同行加入。“最重要的是把茶叶市场做大,让消费者有所选择,比如周一去Teavana,周二去Vital Tea。”王毅说。
但那些有咖啡行业经验的茶商,要注意,美国Teavana正在经历经济衰退,关门的消息时有传出。你可以像卖咖啡一样卖茶。星巴克以更换食材而非开设独立店铺的方式也暗示了舒尔茨的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更有甚者,他们很可能是在抢同一群消费者。
在中国,这种“新业务”的命运可能会不同。王毅认为这有点像给“老派的东西”加“新元素”,对现在的年轻人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