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经到来。餐饮业今年或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专业餐饮网》特约作者蒋易认为,二维码点餐的普及、会员精细化管理、餐饮管理与咨询等五大趋势将伴随餐饮业的发展。
很多餐饮大佬对餐饮行业的小趋势有点迷茫,希望以后能说说餐饮行业的小趋势。
现在我就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只能代表一家之言。
一个
二维码订购的普及趋势
二维码订购是2017年出来的,但是快两年过去了,普及程度还没有达到标准。目前只有部分省级城市的餐厅使用,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大部分餐厅都没有使用二维码点菜。
为什么是二维码?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罗振宇在新年致辞中说的:二维码订餐代表了移动支付的入口问题。
二维码订购代表了线下消费场景的流量入口,对互联网公司有战略作用。所以现在各种支付公司和平台公司都在努力打下自己的二维码工具,希望商家能用自己的二维码工具订餐,所以会毫不犹豫的提供各种激励政策。正因为如此,二维码订购工具领域良莠不齐。
但从趋势来看,二维码订购工具最终还是会回归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关系。目前其他设计的订购工具被替换的风险很大。目前,一些公司依靠二维码点餐工具,让商家的钱一次性通过自己的账户,光是这样就能为投资者画饼,但很遗憾,这可能只是市场潜伏期的短期行为。一旦市场成熟,一旦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切入,这种发帖交易的方式可能会被瞬间取代。
所以,虽然以二维码订购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和餐饮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我并不看好其他小公司的二维码支付工具,尤其是那些让商家流水过自己账户的公司,未来也没有出路。在这个领域,未来只会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较量。而且两者之间,我觉得微信支付会因为程序小而有相对更大的优势。
微信小程序,从设计的源头来说,应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来的,也就是它的诞生,也就是带着“互联网的后半使命”。从小程序最初的推出到现在近三年的演进,其目的越来越明显:二维码订购只是小程序最基本的前端功能,而正是这个最基本的东西才真正可怕,所以支付宝被迫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
所以移动支付和餐饮结合的小趋势会通过小程序在各种业务场景中充分呈现。至于这里所谓的“小程序”,是腾讯的,阿里的,甚至是其他公司做的,其实都没那么重要。个人只是选择相信小程序不仅会成为腾讯的代名词,而且已经是一手好牌,有天然优势。
一旦腾讯全面推广小程序,将小程序的流量入口从目前的隐性入口改为显性入口,将是移动支付和餐饮业全面对接的时候。当时餐馆用小程序的二维码订餐,会成为餐馆的标准。现在那些反对和拒绝用二维码订餐的商家,就要转变观念,慢慢接受这个现实。
2
成员精细化管理趋势
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超级代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太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服务业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服务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海底捞这个餐饮业的龙头,做到了国内服务最好(国际上输给了日本的几家餐厅)。
因为服务好,可以享受这么大的行业红利,为什么其他餐饮同事不去做呢?或者说,换一种说法,为什么其他餐饮同事的服务做不到那么好?正如《你学不到海底捞》一书中所说,很多很多餐饮同仁都想学海底捞。有的老板甚至去海底捞打工当卧底,到头来学不到,或者学的不伦不类。
为什么?因为好的服务只是表象,背后是庞大的员工管理体系和成长机制,当然更重要的是合理的薪酬体系。但大多数老板的做法是,希望自己的服务符合海底捞,而员工的工资不愿意符合海底捞。这背后的原因是,如果没有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员工成长机制,学习海底捞的餐厅就会变成一个实践的例子,最后变成四个不一样。
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餐饮同仁能在整体服务上超越海底捞,大部分人的努力都失败了。如果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道路上,未来不太可能出现超越海底捞服务的同行,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如果你改变了思维和路径,可能就不会了。很多朋友可能会马上好奇。有什么思维和路径可能在服务上超越海底捞?
那就是对成员的精细化管理。如果不能带来客人的满意,好的服务一文不值,那么怎么能带来客人的满意呢?理想状态是满足每一位客人,但现实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海底捞也不能说每个消费者都满意,他们只是达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价值认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客人进行不同的分类,并在私下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对待。
海底捞在中国服务排名第一,但是在日本,有一家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