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的海底捞餐厅,在海外开店,主要消费人群还是中国人;
西北家郭龙一直在打磨的“小店”模式,也是为了开更多的店,走向全球;
西少爷的全球品牌Bingz也在探索把中国风味带给全世界。
中餐如何国际化?除了“中国汉堡PK汉堡”之外,中餐还有哪些方式能让全世界的人胃口大开?
在加拿大创立的中餐品牌文华自助餐,英文叫文华。创始人詹明信(JamesChiu)从1979年的零点中餐馆起家,发展成为拥有29家门店、年收入2亿多元的餐饮集团。
文华中餐厅在加拿大中餐行业创造了无数“第一”。40年来,凭借多项经营经验,赢得了海外华人和世界各地客户的欢迎,成为北美第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化中国餐饮品牌。
服务:中外饮食习惯不同,但微笑无国界
詹姆斯赵15岁时随家人从台湾来到蒙特利尔。学习期间,他在当地一家中餐馆工作。从洗碗到帮厨房,从厨房到店铺,我学会了每个岗位的技能。
这段兼职经历让詹姆斯明白了西餐的味道和对中餐的喜好。“开连锁餐厅,然后开遍加拿大”,詹姆斯带着这个梦想,召集了十几个留学生,成立了第一家餐厅。然而,由于缺乏准备,餐厅在经营五年后关闭并解散。
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给了詹姆斯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把顾客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顾客满意是餐厅的长期经营。
1979年,詹姆斯和乔治邱、戴安娜乔、张昆仲和布兰普顿复活。他们买了一家叫“文华”(后来叫“文华”)的中餐馆。那时候这家以点餐为主的中餐厅没有优势。
JamesChiu中餐厅集团创始人兼总裁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詹姆斯认为,抓住每一个顾客的心,他们就会继续光顾。他希望每一个走出普通话的顾客都能露出开心的笑容。
第二次创业的詹姆斯,一直站在餐厅运营的第一线,观察发现每一位顾客的需求——
每天用温暖的笑容迎接每一位顾客,记住每一位常客的名字、喜好甚至家人的名字;
积极询问每位客户的意见,并立即做出改进;
如果发货有问题,第一时间补一份,认真道歉,听取建议;
偶然听到顾客说喜欢店里的背景音乐,马上找到这张音乐CD给了客人;
带宝宝吃饭的顾客主动帮忙照顾,让顾客安心吃饭。
几十年前海底捞服务还不普及的时候,詹姆斯就把最贴心的服务融入到文华餐厅的日常运营细节中。
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文华餐厅广受好评。许多顾客说,他们感受到了在其他餐馆从未有过的贴心服务。
时刻关注客户的口味和喜好,在客户生病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给客户送上一份特制的热汤。詹姆斯与顾客交朋友,帮助他们恢复多年前尝过的中国菜,开发和改进中国菜,甚至以顾客的名字为食物命名,并感谢顾客的建议。
模式:崛起期改革,引领中国食品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从1979年到1986年,文华餐厅继续扩大面积,开设新店,生意兴隆,门前排长队。
詹姆斯并没有因为生意火爆而忽略客户的感受。“在业务还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了现有模式的不足,周转速度慢,客人等待时间长,满意度自然会下降。”
他提出了一个当时没人尝试的大胆想法:把点餐改成自助!现在点餐肯定要等一段时间。自助模式可以提前准备,顾客一到就可以用餐,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周转率。
然而,自助服务和点餐是完全不同的餐饮方式
而且自助餐中餐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信心坚定的詹姆斯,带着伙伴们实地参观学习讨论,决定马上开始调整。
文华餐厅有近50种菜肴可供选择,改为自助餐中餐。但是不需要急着上菜,周转率明显提高,门店接待的顾客数量每天都在翻倍。
当时,这似乎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巨大变化。詹姆斯在完成调整后用数字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很多加拿大餐饮同事去学习考察——。不仅是做中餐的,还有经营各种餐厅的餐饮朋友专门拜访了詹姆斯。
詹明信(左三)是中餐厅集团创始人兼总裁,在餐厅老板处参与北美站大鱼餐厅学院现场
营销:了解你的客户,做他们想做的,给他们他们想要的。
詹姆斯把顾客感受放在第一位,不仅在顾客来吃饭的时候,而且在顾客不在餐厅的时候,他都会关注顾客。
品牌创立于加拿大,当地居民和餐饮环境是品牌共同成长的伙伴。在文华餐厅成立35周年之际,在加拿大国庆节推出了“免费食品”服务,这是庆祝品牌成立35周年的一种特殊方式。
海底捞西贝头疼的事情,这个餐饮集团是这样解决的
有当地出生证明、加拿大护照或公民身份证明的客户可以去文华餐厅免费用餐。文华餐厅的所有商店也为节日增加了几顿国庆特别餐,包括Poutine、tourtiere、Bannock、枫糖浆三文鱼、蓝莓派和枫糖浆冰淇淋等。
这种免费用餐的庆祝活动早在2009年就在文华餐厅举行,当时有5万多人在文华餐厅免费用餐。
活动当天,文华餐厅附近的小区几乎空无一人。当地警方不得不派遣警察到现场维持秩序,因为雷克斯代尔社区现场用餐的人太多了。
团队:让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机会
在任何一个国家,餐饮行业都不得不面对人才的招聘、留住和培养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个大型企业。
“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是我们团队一直试图带给每位员工的信念。”用人、管理、塑造人,詹姆斯认为这是文华集团最吸引人的地方。
文华集团拥有29家店铺,200多家合作伙伴,数千名员工。很多员工在文华工作了10多年。文华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凝聚力,是因为这里每个员工都会得到平等对待,享受丰厚的福利,公司甚至会为员工准备回家过年的机票。
詹姆斯喜欢分享,更注重训练。他希望给更多有梦想的人更广阔的天空,让员工和合作伙伴以裂变模式参与创业。
文华的合作伙伴机制自成立以来一直贯彻执行。每个分公司有五名管理股东,他们都需要在餐厅工作至少一年,才能通过餐厅推荐的优秀员工进入公司总部参加培训。经过两年的培训和考试,你可以成为新店的管理股东。
海底捞西贝头疼的事情,这个餐饮集团是这样解决的
JamesChiu(右三),文华东方酒店集团创始人兼总裁侯(左四),文华培训团队核心,加拿大华人餐饮及酒店管理协会会长,北美餐饮老板内部参考站负责人
曼德琳自助餐-文华餐饮集团在4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加拿大中餐行业无数的“第一”。
率先推出大规模中式自助餐业务形式;
率先自主探索连锁合作、联合经营的模式;
北美第一个引发空巷效应的本土化中国餐饮品牌;
首家培养员工和合作伙伴的中国食品企业;
第一,西贝的困难:突出表现VS战略变化频繁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餐饮品牌西贝的成长历程,会不会产生“业绩突出,战略变化频繁”的错觉?
就像看到一片火海,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半是火焰,因为它的强劲性能增长。
2016年营收35亿,2017年43亿,2018年56亿。
一半是海水,意味着频繁调整策略,频繁定位品牌,花费数千万的巨额学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西贝的业绩增长强劲,但四个子品牌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功。
二、西贝怎么了?
1.西贝的四大定位
西贝最初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道家常菜,所以它在早期被定位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道民间菜肴。性能稳定,但增长缓慢。主要是品牌知名度和菜品档次上不去,所以扩张速度慢。
“西北菜”的第二个定位,价值主张是“草原牛羊肉,农村五谷杂粮”,货真价实。2011年,效果不错,客户单价稳步上升,业绩快速进步。到2012年,麻烦来了,新开的店有三分之一以上亏损。
第三次定位“羊烹饪专家”,从“草原牛羊肉,农村全谷”更侧重“羊肉技术”,客户单价持续大幅提升。但是麻烦来了,定位太小,流量下降。
“西贝燕麦片村”第四次定位将品牌名称恢复到2010年之前,但价值主张从“西北民俗美食”转变为“燕麦片=健康美味”。
2.4二次定位问题
这四个定位,都是从餐饮业本身的功能营销角度出发。
第一次:品牌形象解决,客户单价初步上调。
第二次:质量承诺解决,形成两个卖点(肉杂粮),不断提高客户单价。
第三次:做减法,只关注一个卖点(羊肉技术),不断提高客户单价。
第四次:产品卖点变了,从羊肉到燕麦面,从纯卖点到增加用户体验(健康美味)。
3.战略变化频繁的根源是什么?
西贝的核心客户是谁?
西贝一直在回避这个核心问题,这是频繁战略变化的第一个主要来源。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卖房,客户买房。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天然落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产品到商品的惊心动魄的飞跃。
我们卖房子的时候,往往会强调房子的卖点,比如真材实料,西北大草原的暖通风青砖,房间里的大窗台,好户型等等。
但是消费者的决策权重往往是:我的孩子在哪里上学?我妻子在哪里工作?我父母去哪里看病?
在评估具体的产品功能之前,往往会有更复杂的决策路径,让消费者路过我们的产品。
营销专家泰德莱维特说:“没有商品这种东西。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开10万店重要还是服务好10万客户重要?
西贝一直强调需要开设10万家门店,这是频繁战略变化的第二大来源。
当消费者经常听到西贝将开设10万家店铺列为其公共渠道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时,他们是什么感觉?
把客户和产品联系起来的是“十万店”?还是与“十万客户”携手“创造幸福生活”?
年轻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如何?
跟不上年轻人的喜好和生活节奏,这是战略变化频繁的第三个根源。
如果要开10万家店,主要消费者应该是年轻人。虽然年轻人的需求是多变和不稳定的,但很明显,他们更喜欢生活方式服务提供商,而不是专业食品供应商。
传统餐饮强调的功能性消费(燕麦面条=健康美味)和情感性消费(Ilove oat)能否抓住年轻人的注意力?爆炸式思维,有没有天生的商业缺陷?
缺乏科学的产品矩阵是战略变化频繁的第四个根源。
每个企业都希望业绩高速增长,但大多数企业对产品的认知模式存在重大缺陷,往往将产品的概念局限于主要产品本身,尤其希望每个产品都是爆炸性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否有天然的商业缺陷?
我们注意到,像星巴克这样的超大型企业,不仅有主产品矩阵,还有季节性产品矩阵(粽子、月饼等)。)和外围产品矩阵(猫爪杯等。),从而实现低成本的流量推广和用户推广。
以做晚饭的思路,能做好快餐吗?
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和计划经济的运动战模式开新店,是战略变化频繁的第五根。
这么大规模开店只能是快餐,而西贝过去的成功是建立在中餐连锁经营的基础上的。
总想创造一个新的品类,然后利用最大的营销资源,一步到位,这样的经营策略对吗?
3.为什么尽管战略变化频繁,西贝的业绩却高速增长?
1.西贝双引擎:人与物的双重驱动力
一般来说,说到业绩增长,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事件的驱动力,一个是人的驱动力。
西贝的“人的驱动力”已经把一般的餐饮企业推下了几条街。为了激励店铺员工,西贝创建了一套“初创部门合作伙伴赛马系统”。
每家店的分店持股40%,总部持股60%。
西贝=外部品牌加入内部企业孵化。
创业事业部可以在总部统一咨询下跨地区健康竞争。
内部发放营业执照,向效率更高的团队倾斜资源。
有了赛马系统,奖品会第一时间发放到前线。
西贝现在在中国有超过15个开店团队,排名第一的团队年营业额超过10亿。
西贝商店经理有四种收入:基本年薪、赛马奖金、商店利润和公司分红。
想想就可怕。不只是董事长贾一个人,而是15个创业团队中的、300名店长中的、全体员工中的。
2.西贝新零售:“五小”
西贝是“事物的驱动力”,其核心在于新的零售业态。
当一般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后,西贝开始实施“五小”新零售。这个“五小”是指:零食、小饮料、小贵、小店铺、小老板。
这种“五小”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中餐经营模式,可以说类似于日本品牌的用餐风格。
小吃:首先是精简菜品,形成“简单丰富”的SKU风格;
小酌:吃喝玩乐,在饮品中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小桂:年轻消费者认可的服务消费不仅包括送货上门,还包括质量YEATION。这种蝇头小利是有用户支付意愿支撑的。
小店:管理的立足点是提高人的效率。
小老板:在“人的驱动力”上下功夫。
可以明确的说,西贝要开10万家店,必须走餐饮零售的战略路线。
3.西贝新外卖:1100万次流量拦截和数亿次曝光
根据公开媒体报道,我们对西贝2018年主要业务数据做了如下估算表。(公开数据:西贝2018年收入56亿,其中外卖收入8亿;此外,食堂约有5000万份饭菜,外卖约有1100万份订单)
2018年,西贝的总收入为56亿英镑,其中包括48亿英镑的餐费和8亿英镑的外卖费。外卖贡献了1100万份订单,14%的收入和18%的流量。
外卖客户的单价表面上只有73元,比普通食客96元低25%,外卖客户不可能产生这25%的净利润。那么,外卖真的是亏吗?
由于西贝不是上市公司,我们无法看到更详细的商业数据。
再举个例子,看看星巴克的外卖数据。下表是长江证券研究所:的研究结果
这张表的核心点是星巴克单店租金的固定成本已经由餐厅承担,外卖可以明显增加单店餐厅的运营利润。
把这个观点换成西贝:西贝收入的14%是外卖,相当于15%,可以增加单店经营利润40%以上。不难理解为什么2018年西贝的收入增长比2017年要快。
西贝的新外卖不仅提高了这家餐厅的营业利润,还拦截了1100万笔交易和更大在线曝光率的竞争对手。我们也很好奇:拿出西贝的客户成本是多少?如果线上也能把新事物带下来,是不是战略协同价值又发挥出来了?
第四,品牌定位没有白走
1.定位的本质与传统定位的盲点
西贝两次邀请顶级定位咨询公司制定定位策略,花费数千万咨询费,但效果并不好。我们的观点是,定位有科学的作用,但不能神化。定位可以是战略,也可以是运营。
定位的本质是什么?
——定位、创新、挽留是我们新餐饮锁定客户的三种运营方式。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定位:集中有限的资源,增加成功的概率。
拉新:达到目标客户,提高转化效率。
留存:是管理客户关系,促进客户回购。
显然,基于互联网的定位、创新、留存,不仅是传统餐饮的盲点,也是传统定位咨询的盲点。
2.定位三大功能
明确产品方向。
明确的竞争策略。
消费原因明确。
3.四种常见的定位方法
在用户操作层面,定位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介绍两组四种:
需求定位法VS竞争定位法
成本定位法VS场景定位法
需求定位方法:
河南省是面食大省,主要是地域和技术带动,包括会面和面条。在这种环境下做面条非常困难,竞争异常激烈。胜出的品牌必须与传统认知路线不同。
Deus ex的阿里番茄汁面采用需求定位法:
第一,锁定“中国面食快餐消费者”;进一步缩小需求范围,锁定“健康时尚的北方面食消费者”;最后,聚焦“河南省城市一线商业区白领商业消费者”。
这类目标客户,他们喜欢时尚,所以品牌形象要够酷;他们讲究健康,所以原料要有健康的元素;他们消耗大量的工作餐,所以他们专注于中式面食快餐。
于是,符合这个市场空白需求的阿里番茄面诞生了,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番茄刀笑面。
竞争定位方法:
我们观察到火锅是一个高度分散的细分市场,传统火锅品牌往往是本土的,很难形成全国性的知名度。
有一家巴努火锅,采用的是竞争定位法:
标杆行业龙头海底捞“服务第一”;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价值主张“产品第一”;
重点消费者是喜欢毛肚鸭血等定向产品的火锅消费者。
这类目标客户更关注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互联网信息传播敏感;经常对海底捞的产品印象不深;出于对口味变化的好奇,巴努主要使用了毛都火锅,给了消费者另一种选择,它突然从一个当地品牌上升到了全国知名度。
需求定位法与竞争定位法的关系;
增量市场常用需求定位法。核心是找到未满足的用户需求。
竞争定位法是股市常用的方法。核心是拦截竞争对手的流量。
两者各有利弊。
仅仅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套的营销策略才能到达消费者,扩大流量,提高转化率。
阿里番茄汁面,采用“需求定位法品类营销”。
巴努毛都火锅采用“竞争定位法,抢占市场先机”。